-
作者: Mr.6
女暴和她家的受害者們若她是一個母親,你是她的孩子, 那,是一輩子的傷害。 若她是你的太太,妳的婆婆,妳的姐妹姑嫂 那是,半輩子的傷害。 身為受害者的你, 往往不知道怎麼講給別人聽, 直至今日, 你終於有了一個盟友。
-
作者: 王金玲
婦女的另一種生存:商業性性服務婦女口述實錄分析中國人愛說一句話:「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活法。」 人們對別人的「活法」,也就是「另一種生存」,總有許多想像; 儘管「另一種生存」確實非常多元和多樣,但人們的想像往往偏離實際。
-
作者: 劉崇鳳
回家種田:一個返鄉女兒的家事、農事與心事這不只是一本談種田的書。劉崇鳳以一個返鄉女兒的視角,書寫回家之路的曲折點滴,她有猶豫、困惑、不滿與憤懣,也有體悟與自省。二十代、三十代甚至四十代女性讀來,必然心生震動,彷彿看見自己生命樣態的切片。
-
作者: 施舜翔
少女革命:時尚與文化的百年進化史她們是不被女性主義論述的歷史遺忘者, 以身體、以情慾、以陰性,走出不同於正統女性主義的革命之路。 她們是藝術文化與時尚生活的最佳演繹者, 以解放、以逃逸、以衝突,緊貼社會脈動,為百年流行史現身說法。
-
作者: 黃淑玲 主編
性別主流化:臺灣經驗與國際比較性別主流化到底是什麼?1995年聯合國北京世界婦女大會中,提出這個概念,一些國家實施之後已有所成效,而臺灣自2006年中央各部會正式全面推動,至今許多公務員仍然抱怨性別主流化艱深難懂。因此臺灣與各國比較是需要的,他山之石可以借鏡。
-
作者: 黃惠偵
日常對話「這部作品不僅只於同志議題,更多的是家庭與母女關係。該慶幸這樣的故事發生在自己而非別人的生命中,唯有如此,故事才有機會被記錄下來。」- 黃惠偵
-
作者: 廖梅璇
當我參加她外公的追思禮拜廖梅璇在寫「痛」,那些細微、難以言喻、來自現實的,卻迴避不了的各種疼痛。這些痛,透過一次又一次地自我揭露,一絲一絲地剝離,直至赤裸裸地展露在讀者眼前。在時代的陰影下,她洞察而誠實,不向讀者應允冀望與陽光,她只專注地剖開自己,再一筆一劃地,把這些細微的震顫刻成文字,直至成書。
-
作者: 殷寶寧
性別與設計:建築與女性主義的邂逅建築無關乎性別,但以女性性別特質所發展出的設計美學與照顧倫理的想像,卻可讓建築設計的初衷回歸到使用者身上……
-
作者: 劉維瑛 主編
臺灣好說:臺灣女人影像紀錄為了傾聽女性主體的聲音,這是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自2008年以來,持續蒐集臺灣女人的口述歷史音像資料,以年長常民女性的經驗與記憶為出發,以音像記錄走過戰爭與殖民陰影的她們,藉此積累、保存與研究日本時代臺灣婦女歷史資料,更期望透過個人口述的「小歷史」,交織共同與不同的經驗與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