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區域

台灣國家婦女館

  • :::
  • 網站導覽
  • 聯絡信箱
  • 字級選單
    • 大
    • 中
    • 小
  • 繁中
    • 繁體中文
    • English
本館動態
  • 本館動態
    • 最新消息
    • 活動列表
    • 館內花絮
  • 展覽資訊
    • 主題展覽
    • 館際合作
    • 婦女權益發展史
  • 女路啟航
    • 性別地景
    • 女路走讀
  • 預約服務
    • 場地預約
    • 參訪預約
    • 女路預約
  • 關於本館
    • 本館簡介
    • 設施介紹
    • 交通資訊
  • 婦女中心
    • 中心名錄
    • 培力與成果
    • 業務推展專業工具
    • 特色婦女中心
  • 資源專區
    • 媒材資料
    • 影音專區
    • 國際性別通訊
    • 友站連結

媒材資料

:::
  1. 首頁
  2. 資源專區
  • 作者: Leonora Christina Skov(萊昂諾拉.克里斯蒂娜.斯高烏)

    有一種母愛不存在

    你走了以後,我仍然在尋找你愛我的痕跡; 儘管我的名字早已被你刪去……

  • 作者: 丘美珍、鄭仲嵐

    唐鳳:我所看待的自由與未來

    揭開神人級公民黑客、台灣抗疫功臣,被日本媒體譽為「天才IT大臣」的背後思路;理解她超越一切框架,主張從征服(conquer)到增幅(empower)的共好價值,用無差別的愛與自由,邁向分享協作的「唐鳳Style」。

  • 作者: 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

    阿媽的女朋友:彩虹熟女的多彩青春

    台灣第一本熟齡女同志的生命故事-同志平權運動興起後,更多同志被社會看見,五十五歲以上年長資深同志身影卻仍罕見,上個世代的同志面對昔日更困難的處境,他們經歷過什麼?面對什麼難題?又如何在社會歧視下,找到各自的生命出路?

  • 作者: Dr. Phoebe

    美國女子學:#凍卵 #MeToo #瘋狂的矽谷媽媽──看美國女人如何破關打怪,為不完美的自己而戰!

    看懂美國女子,你應該知道的關鍵字──   #重視自我,拒當委屈小媳婦   美國女人勇於表達意見,不背負「孝順」枷鎖,反讓婆媳關係更良好!   #凍卵生不生,由我決定 #人工受孕不是你想的那樣   新科技讓女性懷抱新希望,但打藥、流產的風險,卻使美國女性憂鬱指數上升。   #產前開趴收禮物,待產媽媽我最大!   美國女人產前樂趣多,但一生完立刻被逼下床運動,才沒有做月子這回事!   #瘋狂矽谷媽媽無極限!   打破主婦黃臉婆形象,邊顧小孩還能創業,應徵保母更要求必須全能!   #新冠肺炎疫情,居然讓女性陷入新困境?   家庭照顧、工作需求同時增加,美國女人蠟燭兩頭燒;醫療體系瀕臨崩解,更使她們不敢懷孕產檢生小孩。   #性別歧視仍是進行式!   男女薪資落差,無薪育嬰假、保母難找,讓美國成為對職場母親最不友善的已開發國家!   #MeToo狂潮還沒完!   席捲全美,學界、好萊塢豬哥紛紛中箭落馬,鼓勵深受職場性騷擾所苦的女性勇敢站出來!

  • 作者: 安茱兒.蓋博

    愛因斯坦的太太:百年來女性所遭遇的挫敗與建樹

    如果說愛因斯坦與梅麗可之間的戀情初始是一個典型的現代愛情故事,那麼梅麗可末了的下場便可說是典型的女性悲劇。「愛因斯坦」這個名字向來被視為「天才」的同義字。但如今人們卻發現這位「相對論之父」所享的盛名原來也是相對的。愛因斯坦曾熱烈追求的第一任妻子梅麗可被世人遺忘了數十年,而這段動盪且知性的感情關係,直到1986年,隨著他們夫妻通信紀錄被逐漸地曝光後,梅麗可的故事才開始被人們所講述。而這位原本被視為二十世紀最後幾位浪漫英雄之一的大物理學家,形象開始轉變。從這些情書的內容看來,愛因斯坦在與女性交往時表現得頗為自私,而且不是一個顧家的男人。有人甚至懷疑他那些重要科學理論的獨創性。他們認為,他早期的作品有一大部分可能並非全然是他個人才智的結晶,而是他與他那位如今已遭世人遺忘的妻子長期密切對話的結果。愛因斯坦在結識梅麗可之前曾有一位青梅竹馬的女友。他不時把待洗的衣物郵寄給這位女孩,請她幫忙清洗。但後來他拋棄了她,與在同校就讀的梅麗可墜人愛河。他並且寫道︰「日後如果我倆能攜手努力,在研究相對論的工作上有一番傲人的成果,我該會多麼快樂自豪啊!」

  • 作者: Ashley Mardell(艾胥莉.馬岱爾)

    性別是彩虹色的嗎?

    對青春期的身體變化感到不安,煩惱要怎麼穿、怎麼打扮,家人期待「要man一點」或「女生要有女生的樣子」,但那真的昰自己想要的樣子嗎?無論是害羞的想要探索性傾向,卻擔心被排擠,或者是想要展現真實的自己,又懼怕被貼標籤的心情……都收錄在本書三十九位多元性別者的告白中,分享了青少年時期尋找性別認同的親身經歷。

  • 作者: 楊青矗

    工廠女兒圈

    在那個男女地位不平等的年代,離鄉背井在外工作的女性,雖然與男性工人同樣在外討生活,但除了遭受社會階層上的壓迫,尚需在職場與家庭中、同時與性別歧視奮力周旋。那些令人瞠目憤怒的情節如今看來陌生但又熟悉,那些離我們並不遠,一切還仍在發生中。

  • 作者: 陳子軒

    左‧外‧野︰賽後看門道,運動社會學家大聲講

    《左‧外‧野︰賽後看門道,運動社會學家大聲講》的評論觸及國族、性別、文化、媒體、教育、體育政策等面向,涵蓋的運動項目以及體育名人不勝枚舉。立足台灣、放眼國際的體壇大小事,陳子軒以深入淺出的方式,將社會學與文化研究等學科觀點帶入運動評論中,既平易近人又充滿知識性。讀者可藉由陳子軒提供的多元視角,批判性地省思體壇世界包羅萬象的議題,以及運動與現代生活的關係。

  • 作者: 劉冠吟

    女子力不是溫柔,是戰鬥 再簡單的小日子,也需要挺身前進!

    穿梭於人妻、人母、媳婦等角色間,女人究竟多麼心累?是社會給了女人框架,或是女人心裡也有打不開的結?女人們的美麗與氣場,其實都是來自千錘百鍊的戰鬥!身兼人妻、人母、媳婦、女兒多重角色,同時一手打造出《小日子》雜誌亮眼成績,劉冠吟如何看待社會對於女性的框架?她與讀者們分享的並非成功要訣,更非快樂祕方,而是在抵達幸福前的曲折風景。

上一頁
  • 29
  • 30
  • 31
  • 32
  • 33
下一頁
:::
  • Facebook Link
  • Twitter Link
  • Youtube Link
  • Podcast Link

電話: (02) 2356-7000 ・ 傳真: (02) 2356-7838

地址: 10050臺北市中正區杭州南路一段15號9樓 ・ 開館時間:週一 ~ 週五 9:00~17:30

主辦單位: 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 ・ 承辦單位:財團法人婦女權益促進發展基金會

建議使用螢幕解析度 1920 × 1080 以上瀏覽

©2025 Taiwan Women's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 台灣國家婦女館 版權所有 |
隱私權政策

通過AA無障礙網頁檢測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