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情須知

內容提供:臺中市豐原婦女及新住民培力中心

景點推薦

豐原女路:葫蘆墩帶路人
 
 
簡述
 

臺中市豐原婦女及新住民中心,致力於婦女、新住民領域的權益,並辦理推動各式多元活動。中心在112年培力45-65歲中高齡婦女多元的社會參與,以豐原區(舊名葫蘆墩)之特色景點發展出【豐原女路:葫蘆墩帶路人】。

 

【豐原女路:葫蘆墩帶路人】這是一條兼具性別與文史的微旅行路線,本旅行將以日治時代歷史為背影,以沉浸式闖關體驗,帶著大家一步一步認識豐原,每個景點也都會有指定角色以及關卡任務!

 

走吧!來一趟不一樣的性別微旅行吧!

 

  • 豐原火車站

    豐原火車站

  • 水岸花都

    水岸花都

  • 豐原慈濟宮

    豐原慈濟宮

景點介紹

「豐原車站」位於臺中市豐原區,為臺灣鐵路管理局臺中線、舊山線的鐵路車站,無論是日治時期與現代,均是不可或缺且重要的交通樞紐,因此,在「豐原女路:葫蘆墩帶路人」的起點,我們將帶著大家從這裡出發。

 
在豐原,有句熟知的諺語「水清、米白、柴乾、餅香、查某水」,也稱豐原五美(五大特色)在短短的一句話,就可以帶出豐原「人、文、地、產、景」。

 
當我們站在車站中觀察,通常會看到駕駛員是男性,售票員則是女性擔任為主;而仔細看火車站周邊計程車駕駛員,也以男性居多。女性則是照顧家庭之餘,在市場擺攤。因著時代的歷史推進,性別都有其存在意義與重要的象徵意涵,本景點亦會結合過往在地人故事,像是:女性故事、歷史背景,慢慢鋪程過往情境到現在樣貌「以女性視角,開啟豐原女路的起點。」

  • 豐原火車站

「頂街派出所」創設於日治明治39年,時稱「頂街警察官吏派出所」。戰後(1945~)改稱「頂街派出所」,直到民國101年(2012)4月遷出至新派出所廳舍為止,長達半世紀均在豐原火車站前提供警備服務。民國91年(2002)臺中縣政府以「頂街派出所」為少見之二層樓派出所,建築有時代特色,具有歷史保存意義,公告登錄為歷史建築。

 

在1935年4月21日凌晨,臺灣中北部發生了芮氏7.1規模的「墩仔腳大地震」,亦重挫毀損「頂街派出所」,因此重建。當時臺中州下之東勢、豐原、等地均出現重大災情,當時《臺灣新民報》為救濟災民,遂邀請國內外的音樂家們組團,在臺灣各地巡演「震災義捐音樂會」,義演所得皆做為賑濟災民之用。活動由臺灣新民報社董事蔡培火發起並擔任團長,並邀請女性音樂家,包括林秋錦(女高音)、高慈美(鋼琴)、高錦花(鋼琴)、陳信貞(鋼琴)、蔡淑慧(小提琴)等,除了展現人道精神的音樂家,並將弦音化為力量,共同努力為賑災盡一份心力。

 

在本景點除了回觀歷史外,還會帶你認識家暴法的由來,以及在那個時代,為什麼會存在許多「女性經濟犯」,讓我們一一了解吧!

  • 頂街派出所
參考資料
  1. 臺中市文化資產處
  2. 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

「葫蘆墩圳」又稱貓霧捒圳,為中部最老的灌溉水圳之一,更是豐原地區重要的灌溉水源,在本景點中,我們將帶你走進時光隧道,探尋豐原這三百年來的歷史。

我們透過水底聚落、割地換水契約、木頭漆器牆、葫蘆墩圳、城市沃壤等五大景點,這中間我們將認識女性與洗衣文化、張達京與六房平埔族妻女(母系社會文化)等。葫蘆墩圳如同一條生命之流,將滋養和希望傳遞到每個角落,為這片土地編織出絢麗多彩的篇章。

  • 水岸花都

慈濟宮是位於臺中市豐原區的一座古老廟宇,其歷史可以追溯至清嘉慶六年(1801年)。在廟前方,有一對銅獅,故事源於民國63年國立故宮博物院有意在『天下為公』牌坊後方安置一對銅獅時,豐原企業新萬仁慨然允諾出資,在故宮的監製下,請名家打造了三對:一對捐贈給故宮;一對捐贈給豐原慈濟宮媽祖廟,一對則放置在新萬仁的園區之內。由此可見,可謂珍貴與稀奇。

在慈濟宮內,我們從獅子的型態(話語權、照顧角色)、廟內的神祇認識在地產也與性別議題(包含:註生娘娘與婆姐),以各個小故事,慢慢了解到大時代中的小故事。

  • 豐原慈濟宮公鋼獅
  • 豐原慈濟宮母鋼獅
參考資料
  1. 豐原慈濟宮官網

豐原火車站啟用後,連結了南北的交通,旅客們無不前來朝聖豐原的糕餅店,人潮帶來錢潮,業者因為業界考量也都將餅店設在附近,這也是造成豐原的糕餅業皆聚集於鄰近火車站的中正路上,形成獨樹一幟的「糕餅街」,眾所皆知的廟東夜市也是位於此處,可說是豐原最熱鬧的地方。

你知道嗎?「嫁娶文化與糕餅」也是息息相關。一定要提到的是,產自豐原的「鹹蛋糕」在日治時期可是當時日本親王認證過的「おいしい」!想知道更多有趣的小故事嗎?歡迎走進【豐原女路:葫蘆墩帶路人】,一起展開冒險吧!

更多資訊

※豐原女路三折頁
豐原女路
豐原女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