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呼應國際月經平權運動,屏東縣2名男性兒少代表黃品策及沈鈺家,選在台灣女孩以展覽形式為女性月經發聲,這也是縣內首次由男生兒少代表為月經議題倡議的罕見現象。 就讀國一的沈鈺家說,過去對於女性月經印象就是電視上的衛生棉廣告,懵懂的他發現母親每月總有幾天特別疲憊,自己卻也從未探究原因;今年6月起,特地選定主題,在全縣33鄉鎮市國小進行問卷調查,發現大多數女生都有經期來潮時身體不舒服情形,及初經來時不知如何面對的狀況。 沈鈺家表示,身為男生過去對月經不那麼清楚,因此不會設身處地為女生著想,透過這次調查,了解女生生理期是不方便的,也認識各種生理用品,希望透過展覽呼籲大家有更多同理與協助,不要再視而不見與避而不談。 屏東縣政府社會處長劉美淑直言,過去月經議題束縛在「禁忌」與「不潔」中,但隨著時代變遷,逐步往公共化趨勢,盡管世代間態度有所不同,已比以前更能夠公開談論月經。 今年罕見由2位男性國中一年級兒少代表發起討論,等於破除性別制約,並藉由屏東縣內第一次月經態度及看法調查,觀察學生普遍對月經認知、態度及行動的看法和現況;劉美淑說,希望透過月經平權主題展及影片,讓社會體認月經對女性的影響,消除月經汙名化,倡議宣導積極正向的性別平權態度與價值。盼從今以後台灣男女老少都能正視月經、大方談論月經,全體社會不再聞「經」色變,同時讓進入青少年階段的兒少加以認識自我,改善性別刻板印象,藉由討論也讓打造月經「屏」權的性別友善環境,再更進一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