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一個建築專業者、一位妻子、一個母親,侯林設計共同創辦人林宛蓁,即便每天要各種角色做切換,但聊到建築志業依然眼睛一亮:「我每天起床都會很興奮,想到自己要做一份很熱愛的工作,但到了晚上也會陷入懊悔,因為時間永遠不夠讓妳完成所有想做的事情。」目前在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系兼任助理教授,過去曾於美國哈佛大學拿到設計學院建築暨都市設計碩士,有十年以上的時間,都待在美國與荷蘭工作,因緣際會在荷蘭建築師事務所工作時承接了高雄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的設計興建案,才順勢搭著返鄉的緣分,回到台灣為本土的建築深耕。 「2016 年我回台灣開公司,經常自問:『台灣的建築是什麼?高雄的建築又是什麼樣貌?』」林宛蓁在做衛武營的建造案時,經常在高雄老街與老城區遊走,梳理城市空間的脈絡,「我相信一旦我們認真看待土地、認真對待需求,屬於台灣的建築才會從土裡生長出來,落出雛型。」有為自己國家努力的熱血,也有與各方營造廠溝通的軟實力,曾經一口氣面對高達四千人的工班,溝通與應變能力,不同於一般:「女建築師其實在業內是比較少見的,但女性觀察環境的能力很強,以及非常清楚如何說故事,像過去在學生時期,自由搏擊的作品上,女生的表現都更為優異。」能縝密地搜集所有線索,統整後架構成一個完整的故事,再清楚地傳遞出故事的樣貌。也許因為天生多了感性的基因,林宛蓁認為自己身在其中的優勢,「我們需要經常去想像使用者的情境與心情,所以感受度要很敏銳,考量的角度需更全面且細節,才能跟業主進行有效的溝通。」 聊及女性建築專業者比較少見,林宛蓁有很精闢且實際的論點:「傳統社會價值觀裡,女性要身兼許多照護者的身份,是妻子、是媽媽,也是工作者,自然比較難將重心都放在自我實現,但隨著時代轉換,越來越多女性都追求實踐自我。這個社會需要聽見更多這樣的聲音,看見她們的付出,給予更強力的支持,才能共同將產業帶到更好的地方。」即便待過國外很長一段時間,也經手過不少大型案件,林宛蓁堅守著最初入行的信念:「你需要的是什麼」、「你是個什麼樣的人」,梳理自己的歷史、社會、產業特色,誠懇地面對自己的文化,「因為我們想讓一切變得更好,尤其是你的國家。」身為少有的成熟女性建築師,林宛蓁展現出的力量既溫柔且熱烈,持續航行引領城市邁向進步的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