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柏君


儘管棒球裁判這頭銜聽起來很威風,但在台灣,業餘裁判依場次給薪,一場的酬勞僅介於台幣七百至九百元,熱情再大,也難憑單薄的薪資維持生活,「支撐夢想需要底子,過去幾年我有出書的版稅,也唸到碩博士、做學術助理。」加上劉柏君特別有媒體緣,許多報導的曝光,加上國際奧運一直有推廣性別平權,讓她這條路走起來感觸特別深,「這些年有明顯感受到球場設施逐漸加強性別友善,譬如早期活動報名表是沒有性別欄位的(預設為男性)。球場上也新增了女性更衣室及洗手間,這些都是改變的開始。」能夠堅持信念,長長久久地去推動目標,棒球裁判的生涯也才走得更長遠,「我的信念就是持續戰、一直戰,戰下去累積經驗才是最重要的,不然棒球裁判跟其他運動裁判相比起很累,被球打還要一直跑,維持體能也是基本盤。」
體力上的苦頭沒少吃,面對外界的目光,女性裁判這身份特別稀有,也因此短時間內能被看見,加上表現優異而獲得洋基隊的贊助,但劉柏君坦言,一路走來反對的聲音也不少,「遇到挫折時,有些人會打著『為你好』的說法,建議我去找其他工作,有些則是很明顯帶著惡意,會很直白地說,『你要不是女生你會被看見嗎?會有贊助嗎?』」然而棒球裁判之於劉柏君,不僅是一份工作,更關乎她的夢想與堅持,「在裁判路上我會一直告訴自己,不要因為反對你的人而放棄。人生好壞是自己的,做任何決定都會有自己的機會成本,一定是得到些什麼,但會失去些什麼,做任何工作都是一樣。」

她除了棒球主審身份之外,還有其他多重角色,而另一受矚目的,就是她個人就是通靈少女電影的靈感來源,從小具有陰陽眼,讓她在很多生活層面上,是沒有選擇權的。「小時候因為體質特殊,每當快要承受不住時,我就會看棒球跟空手道來轉移注意力,我的童年因為有棒球,獲得太多太多幸福了,所以當我決定離開宮廟,要去過自己的人生時,就決定要朝棒球裁判這一條路走,這是我能為台灣棒球付出的方式。」
看得特別透,劉柏君對夢想的詮釋,是先理解了自己,並為每一個做下的決定負責到底。當在球場上她戴上面罩,眼神盯著投手,高喊:「Play Ball!」的那一刻,屬於女裁判發號施令的球賽,才正式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