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教育局日前宣稱希望3年內達成北市學校「一校一間」性別友善廁所,但有民間團體發起實地考察宣稱有性別友善廁所的11校、30間性別友善廁所,發現有學校不實宣稱外,多數設置的性平廁所為無障礙廁所加掛性別友善標示,憂心會有學生擔心排擠障礙學生使用而不願使用。

據台北市政府教育局統計,全台北市73所高中職裡,共有45校設有性別友善廁所,但性平教育協會秘書長韓宜臻表示,據性別團體與前台北市兒少代表發起的「廁所大冒險:高中校園性別友善廁所大揭密」計畫,實地考察了11所學校裡、有3校虛報,僅有8校有性別友善廁所,且逾8成的性別友善廁所,是將原有的無障礙廁所加上掛牌,同時標示為性別友善廁所,僅有1成餘的性別友善廁所,是有符合性別友善標準的「集中型」。

韓宜臻說,原本無障礙廁所就是不分性別使用,如果在無障礙廁所上加掛性平標示,恐有學生擔心排擠障礙者使用權益,降低使用意願,難達性別平等原意;至於集中型廁所則有地點偏僻、未落實針孔巡檢等問題。

台北市議員林亮君則指出,部分性平廁所加掛標示仍以「二元性別」為主,且現行中央並未統一律定性別友善廁所標示,期待台北市能與新北市一樣提供統一的「性別友善標章」,她呼籲,台北市府應提出精進方案,包括校園內廁所反針孔監測、稽查,讓學生可以安心如廁。

中華民國身心障礙聯盟副主任汪育儒認為,校園內使用廁所時間集中於下課,而障礙者使用廁所時間較長,如果在把無障礙廁所與性平廁所合併會互相排擠,建議學校新建與改建性別友善廁所應以集中型為主,而非採用無障礙廁所加掛牌性別友善廁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