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通貨膨脹嚴重,育兒成本也跟著增加,有些媽媽只能換工作,或辭職在家帶小孩。對此英國政府提出擴大補助托兒,將補助年齡向下延伸到9月大嬰兒,預計2025年,5歲以下幼兒,每星期都可獲得30小時免費托嬰。

陪著18個月大的女兒在客廳享受天倫之樂,35歲的夏普利斯,一家4口住在英格蘭北部。最近她轉行當清潔工,多出許多時間和小孩相處,但這個選擇卻是迫不得已。
夏普利斯表示,「這份工作比較彈性,薪水也更高一些。我當然有點覺得是因為有了孩子,還有養孩子的費用,而擱置職涯。」
夏普利斯原本是慈善商店的店長,丈夫則是網頁開發工程師。儘管兩人工作穩定,卻不敵育兒成本愈來愈高。由於每週有4天得請保母帶小孩,還得擔負大女兒課後托育的費用,導致夏普利斯每個月的薪水通常只剩100英鎊左右。

根據英國國家統計局,以每戶2.4人來計算,2021年英國都會區家庭平均月支出為2160英鎊。然而最近歐洲通貨膨脹嚴重,目前的實際支出恐怕遠遠不止這些錢。像是去(2022)年在英格蘭地區,每名2歲以下小孩的全職托育年平均價格,就已經超過1萬4000英鎊。
有倡議組織也調查,在2萬4000名受調家長中,76%有托育需求的母親坦承,工作不再有經濟誘因,賺來的錢幾乎全花在托育。
有些英國母親像夏普利斯一樣,被迫中斷原本的專業;有些更直接離開職場,因為在家帶小孩更省錢。但新冠疫情和脫歐已造成英國嚴重缺工,目前全國約有110萬個職缺,女性離開職場將導致勞動力更加不足。
「進步政策」智庫工作與福利部門主任史塔森表示,「我們知道那些因為照顧成本而被迫離開職場的女性,如果能重回勞動市場繼續她們的職涯,可以帶來長期經濟利益。」
研究指出,若英國150萬名母親留在職場,每年可增加約270億英鎊的經濟產出,也就是GDP的1%。
反對黨工黨曾建議補助小學晨間托育,有官員也提出,要調降可獲免費托育時數的孩童年齡,並增加補助金。但這些政策每年估計會耗費數10億英鎊,英國政府目前財政赤字嚴重,恐怕難以付諸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