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華有一群人被困在不理想的工作環境,怎幫她們活出新路?」一開始到台灣宣教、關懷無家者(遊民)的荷蘭籍宣教士林迪真,到台灣已經34年,她十多年前成立珍珠家園婦女中心,在萬華長期關懷弱勢產業婦女,經歷疫情三年多也不中斷,她用堅定的眼神說,「希望讓社會看到萬華這邊有一群人,需要社會給予更多的包容」。
林迪真談起之所以在萬華一待就是幾十年,因為她發現,來萬華上班的婦女其實比遊民還多、但她們卻是隱藏著的人群....,因為如果不特別注意,大家可能就看不到這群弱勢婦女,但如果開始注意,就會發現她們什麼地方都有,公園、巷子、甚至騎樓路邊...,這就是觸發林迪真心裡的一個念頭,讓她從1993年開始,轉向關懷萬華的弱勢性工作者。
回想和兩位夥伴成立珍珠家園,林迪真說,「真的很不容易跟她們建立關係.....,因為大家對身旁的所有人都有戒心」,第一次舉辦活動有姐妹參加,場地還是跟牛肉麵店借,當天聖誕節藉著吃牛肉麵打開姐妹心門,慢慢地,她們也開始辦按摩、美甲、化妝等「舒壓活跳跳」分享會,對這些婦女來說,「過去都是服務別人,很難得一次可以被別人服務」,透過認識、分享,讓這些弱勢婦女也能感受真誠的愛。
「每一個人背後都有一段故事,沒有一個人會優先選這條路」,林說,在阿公店的故事太多了,有的因為是喪偶,有的是一個單親媽媽要養三個孩子,有的先生過世留下龐大債務....,很多婦女因為沒有讀多少書,沒有做過其他工作,走投無路下,只能透過朋友介紹到萬華上班。
甚至這次疫情期間,珍珠家園只能透過微薄的全聯禮券,幫忙需要幫助的婦女,但當時疫情爆發後,很多姊妹根本聯絡不到人,也有很多姐妹焦慮不是停業沒賺錢,而是之前家人根本不知道她們做這行,卻因這場疫情,讓很多茶室工作的姐妹,被家裡孩子知道媽媽原來是做這個賺錢,心裡很不好受。
林迪真說,珍珠家園在萬華開工作坊、分享會,甚至不僅在台北,她們更想幫助全台灣類似境遇的婦女,包括基隆、台中等,甚至她們若願意轉業,珍珠家園也樂意協助,就有姐妹轉行到工地做保全,她也回來分享,「感覺很不一樣,卡車經過保全就會打個招呼,這種感覺是跟在萬華上班,與人的互動是完全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