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百多年前的大稻埕,你會想起郭雪湖《南街殷賑》裡市街的忙碌紛擾?還是蔣渭水號召文化運動時的意氣風發?其實這些知名歷史場景之中,有著⼀群⼈,她們並非毫無作為,也非默不作聲, 她們是台灣很早期的「職業婦女」,始終⽀撐著時代的演進!

天時、地利、⼈和 第一代職業婦女出現
在現代社會⽣活的我們,似乎很難想像,⾃由⾃在地上學、選擇⾃⼰喜歡的⼯作、找到適合的另⼀半,如此⾃然⽽然的事,居然在一百多年前女性的眼中,是多麼不簡單。當中,⼤稻埕能作為第一代職業婦女出現的所在,有其天時、地利、⼈和!⽽故事,就從茶葉說起!
⾃清代起,⼤稻埕成為台灣茶葉主要集散地,⼈們⼝中的「南糖北茶」,就是從這出⼝到世界各地,輝煌時期就有兩百多間茶⾏聚集於此,⽇治時期更是迎向全盛巔峰,洋⾏、商鋪、茶⾏,到酒家都應運⽽⽣,形塑⼤稻埕獨有風景。茶樹,可以說是⼤稻埕的搖錢樹。
茶葉生意使然,資本家有了錢,便去拓展⽣活,勞動者有了⼯,便能滿⾜⽣計,職業婦女的誕⽣,也就圍繞著⽣意、⽣活與生計。⼆⼗世紀初期的茶葉興盛,不只每年約需20萬女性上⼭採茶,光是⼤稻埕旺季,所有茶⾏每天就需要超過2萬名揀茶女上⼯,因⽽成為初代職業婦女的代表圖像,負責確保台灣精製茶的品質。
其中,茶⾏旁的「亭仔腳」不只是揀茶女的⼯作空間,也是她們⼀邊⼯作、⼀邊看顧⼦女的所在, 聽來有點熟悉,這不就與如今企業開辦托兒所,或⿎勵員⼯帶⼦女⼀起上班的彈性職場異曲同⼯?原來百年前職場就有彈性,但彈性背後,卻仍凸顯看顧⼦女為女性責任的性別框架。總之,揀茶女⾝影不只成為⼤稻埕獨有街景,也⽀撐著《南街殷賑》裡的市街繁盛,她們始終沒有缺席。

透過教育,女性自由意志逐漸萌芽
當然,單單產業興盛,⽽缺乏政策⽀持、缺少教育啟蒙,也無法形塑改變社會的⼒量。⽇本治台時期,殖⺠政府以經濟需求為主要政策⽬標,為了擴⼤勞動⼒⼈⼝,自然著眼女性這群不可忽視的勞動⼒,因⽽從「放⾜運動」到推廣「女⼦教育」,不只建立有利女性就業的條件與環境,更改變傳統漢⼈社會思維,女性⾃由意志透過教育,正在萌芽。
因此,教育使然,女性從業就不再只限女⼯階層,⽽是在社會各處都有影響⼒!其中,因應都會⽣活出現,許多服務業應運⽽⽣,成為當時的新興⾏業,諸如事務員(秘書)、電姬(接線⽣)、打字員、⾞掌、店員等都有女性投⾝,完整了職業婦女群像。若翻閱當時之「職業別明細圖」,女性勞動者職業分類就已達到50種!當中也包含具有專業訓練的女教員、女醫生、新式產婆、看護婦等職業,可⾒當時女性已投入職場各處,⽀撐起社會運作⾓⾊,打破傳統性別想像框架。

民主運動、社會⼤事 她們從不缺席
不只投⾝產業發展,其實許多轟動台灣社會的⺠主運動、影響歷史軌跡的偉大事件中,女性都扮演重要角色。旅程走訪南京西路與延平北路⼀帶,不說不知道,這裡⼀百多年前,就有許多職業婦女的過往⾜跡,等待被發現!
從延平北路那頭說起,⼤千百貨過往曾是台灣第⼀位外科女醫師-謝娥執業的「康樂外科醫院」, 不只說明女性透過教育,可成為獨當⼀⾯的⼿術室醫師外,其實謝娥更參與不少政治事業,除⽇治晚期曾參與抗⽇運動,也曾獲選第⼀屆臺北市參議員、⾸位女性立法委員,都在百年前打破性別框架。
⽽南京⻄路那頭,也有謝雪紅的⽣平故事,說明了⼀位出⾝貧困的女性,如何在輾轉⼈⽣中求學、創業、參與社會運動,女性的影響⼒可是方方面面。
⽽不同於如今社會運動主要在街頭發⽣,其實過往不少運動的發起都從酒樓開始。因⽽能習⽂識字,甚⾄能與同桌政商達要吟詩作對的「藝旦」,也往往參與著許多社會⼤事,具有關鍵影響⼒。 其中出名的藝旦陳甜,就跟隨蔣渭⽔,⼀同參與社會運動的推進,甚⾄也時⽽代替蔣渭⽔,在⼤型演講裡啟迪⺠智,具有時代女性風範。原來,⼤稻埕的街頭巷⼝都有故事、都有⼈⽣,⽽女性,⼀ 百多年來不只不曾缺席,也持續突破社會框架。

走進百年前職業婦女的⽣活,找到持續改變社會的勇氣!
不論百年前、百年後,女性都依舊處在改變社會的浪頭之上,或許許多職業如今聽來普通平常,卻都是當時的創舉,都正實實在在地改變當時的社會,也如同如今的我們,都正給予未來無限的改變,像是持續進⾏的Metoo,都正改變著職場現況,迎向更加平權的未來。
⼀趟旅⾏,不只認識職業婦女的發展軌跡,反思性別刻板的結構⼒量,更聽⾒歷史課本裡沒有的女性聲⾳,相信唯有認識過往的歷史,也才能由內⽽外獲得勇氣,知道並看⾒如今職場還有待改善的 現況,並且勇於發聲、勇於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