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矚目的紐約氣候週期間,台灣綠能公益發展協會(TGECA)與世台聯合基金會(STUF)共同主辦「從女孩到阿嬤:性別回應的氣候解方,邁向跨世代的公正轉型」(From Girls to Grannies: Gender-Responsive Climate Solutions for a Just Transition Across Generations)講座,不僅是臺灣首次在紐約氣候週舉辦聚焦性別、公正轉型與氣候議題的活動,更邀集國際重要性別倡議團體與代表Tzeporah Berman, Zainab Salbi與Miriam Nielsen共同交流對話,透過性別回應氣候行動議題,成功串連全球、看見台灣。
本次論壇活動也結合教育部青年發展署「青年百億海外圓夢基金計畫」,由台灣綠能公益發展協會帶領三位青年:李佳穎、雷心媛與林玟萱,共同參與紐約氣候週,並協助周邊論壇的籌辦、主持及擔任講者,親身參與國際交流,充分展現臺灣年輕世代的積極行動力。
為紐約氣候週「Power On」性別回應氣候行動
呼應今年紐約氣候週的主題「Power On」,講座開場時台灣綠能公益發展協會創辦人陳惠萍指出,「氣候變遷的衝擊並非人人平等,女性、邊緣群體與經濟弱勢者往往面臨更大的挑戰」。儘管本屆氣候週有近千場周邊活動,但明確與「性別」相關的主題卻不到二十場,這凸顯了將性別視角納入氣候正義的迫切性。
加拿大環保巨擘Tzeporah Berman 倡議化石燃料不擴散與公正轉型
論壇的專題演講者,是全球知名的環保運動家Tzeporah Berman博士,她是在環境領域擁有超過三十年實戰經驗的資深倡議者,並曾被《時代》雜誌評為2024年全球百大氣候領袖之一,現為「化石燃料不擴散條約倡議」(The Fossil Fuel Non-Proliferation Treaty Initiative)的主席與創辦人。
演講中,Berman博士始於一位母親對孩子未來的深切擔憂,她一針見血地指出:「化石燃料是威脅全球生存的最大元兇。」她引用聯合國秘書長安東尼奧·古特雷斯的警告,強調繼續投資新的化石燃料設施是「道德上和經濟上的瘋狂」,因為全球計劃開採的總量,已比《巴黎協定》目標允許的排放量超出120%。她進一步闡述:氣候災難已演變為一場深刻的社會危機,其中女性與弱勢群體承受了最沉重的打擊:氣候難民中有超過八成為女性,她們在災後面臨更嚴峻的暴力威脅與資源短缺。Berman博士駁斥了「務實緩慢轉型」的論點,揭示化石燃料經濟體系是建立在父權、種族主義的意識形態之上,並透過每年7兆美元的龐大補貼維持其不平等結構。為此,她強力倡議推動「化石燃料不擴散條約」,主張「停止擴張、公平淘汰、公正轉型」三大核心原則,確保所有群體,特別是原住民與弱勢者的權益,能在轉型過程中得到保障。
人道主義者Zainab Salbi:修補與戰鬥之路並行,呼籲投資女性主導的解方
享譽全球的人道主義者與暢銷書作家Zainab Salbi,曾被歐普拉、美國前總統柯林頓等人譽為改變世界的英雄,並於2023年榮獲《時代》雜誌百大影響力人物獎。Salbi在演講中強調,在當前的「黑暗時期」,我們必須像播種般展開協作與行動,並迫切需要跨區域的連結。此外,她也呼籲必須將大自然作為修補的核心。她更進一步明確指出:「氣候變遷並非性別中立。」各項研究顯示,氣溫每上升一度,家暴事件便增加近5%。她以伊拉克為例,說明抽象的「氣候變遷」詞彙難以觸動人心,唯有使用貼近在地文化與生活的語言,如談論底格里斯河的乾涸與沙塵暴的威脅,才能喚起真正的共鳴。此外,她揭示了一個驚人的事實:在全球氣候資金中,女性領導的項目僅獲得0.2%,而針對自然的解方也只得到1%。然而,現實中卻是世界各地的女性帶領社區守護生態,推動永續經濟。因此她強烈呼籲,必須擺脫將女性視為受害者的單一敘事,轉而大規模地追蹤、支持並資助由女性主導的自然保護行動。
氣候科學家Miriam Nielsen:科學證言氣候風險下的不平等與交叉性
來自哥倫比亞大學與NASA的氣候科學家Miriam Nielsen博士,則為論壇提供了堅實的科學論證。她致力於以深入淺出的方式,向大眾傳遞超越頭條新聞的氣候故事。Dr. Nielsen 強調氣候變遷的風險並非均勻分佈,反而會放大社會中已有的不平等,尤其是性別不平等。她引用一項涵蓋全球1600多篇研究的綜合分析指出:僅有一半的氣候調適研究納入了公平性考量,而真正採納女性觀點或「交叉性」(Intersectionality)視角的則更為罕見。最後,Dr. Nielsen呼籲,所有氣候解方,無論是都市規劃或農業轉型,都必須同時納入女性、跨性別者及其他弱勢群體的需求,以避免造成「不公平的調適」。她堅信,唯有科學家、決策者與受影響社群的緊密合作,才能創造出真正有效且公平的氣候解方。
臺灣青年行動力:在地實踐回應全球挑戰
論壇的最後一位講者林玟萱是由教育部青發署「青年百億海外圓夢基金計畫」的青年團員,她分享了台灣綠能公益發展協會(TGECA)的創新能源解方。其介紹協會如何透過創新的綠能及減碳公益模式,為資源匱乏的社福機構與偏鄉部落、社區裝設太陽能板,具體改善能源不平等問題。以及,協會如何透過舉辦「女性能源健檢師」、「氣候少女培力營」等綠領培訓課程,賦權更多女性投入能源與公正轉型的行列。藉由分享來自臺灣的在地行動方案,不僅與三位講者的全球視野對話,也向世界展現了臺灣在推動能源公正轉型、性別平等與氣候正義方面的具體貢獻。
在論壇的最後,陳惠萍創辦人表示:「面對不完美的世界,在最艱難的時刻,願我們成為彼此的力量。」她呼籲各國政府與國際組織,將性別回應融入所有氣候政策;呼籲企業與投資者,在發展策略中納入性別平等與弱勢需求;更呼籲在場的每一位夥伴,共同努力,讓「性別回應的氣候行動」成為更美好未來的關鍵字。本次論壇成功地串連了全球倡議、科學實證、社會療癒與在地行動,呈現了一個多元領域、跨世代且性別包容的氣候解決方案藍圖,也讓臺灣在紐約氣候週的舞台上,攜手全球女力一起展現改變世界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