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稱呼仍存有刻板印象?北市社會局推動高齡與失能者交通接送服務,委外辦教育訓練的教材影片卻以「司機大哥」稱呼駕駛,遭疑是性別刻板用語,民眾也認為徵職不應再出現類似「清潔婦」等用語。
社會局委外辦理「長期照顧交通接送統一預約及管理服務方案」,盼透過教育訓練課程來提升服務品質;依實施計畫規定,內容應包含駕駛線上教育訓練系統與認證,並須報社會局同意核備後才可實施。
議員陳重文發現,線上教育課程影片內容使用「司機大哥」、「司機先生」作為駕駛稱謂,顯然是性別刻板用語,不只未落實性別中立原則,甚至強化駕駛職務僅適合男性的錯誤觀感。此外,該課程還經社會局審核通過並作為正式訓練教材,可見主管機關未落實性平把關責任,與北市長年推動性別平等政策立場相悖。
陳重文說,社會局身為北市性別平等業務的主管機關之一,更應率先示範、主動審視,避免公部門教材成為性別刻板印象的傳播管道。
社會局回應,該影片為2023年至2024年教育訓練課程,而今年1月1日起已委託新單位辦理,依計畫規定,該單位已函報駕駛線上教育訓練內容給社會局,並同意核備。社會局已初步檢視課程內容用語未有涉及性別刻板印象用語,後續也將協請性別平等專業委員協助審查教育訓練課程的妥適性。
林小姐認為,很多工作都有男性、女性從事,稱呼著重單一性別,可能會進一步強化某些職業跟性別的連結,如果用在徵聘工作,她認為有性別歧視的疑慮,較不適合。
劉小姐表示,清潔婦、司機大哥等詞確實滿刻板印象,但也很直覺,她希望職業稱呼可以去性別化。陳小姐說,從小聽別人稱呼習慣,自己有時會下意識脫口而出,得要有意識地避免不帶有刻板印象的稱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