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台灣即將邁入超高齡社會的挑戰,長照服務的需求與日俱增,但現行服務仍有諸多限制。93歲失智症患者陳阿嬤在女兒細心照顧下維持良好狀態,能開心唱歌、玩魔術方塊,但女兒卻面臨照顧上的諸多困境。目前長照服務時間僵化、選擇有限,讓許多家庭照顧者感到力不從心。
陳阿嬤雖是失智症患者,但在女兒的照顧下,她仍能開心地唱日本歌並做動作,玩魔術方塊也相當俐落。93歲的她過去曾在電台工作,還教過唱歌。陳小姐原本在國外從事教學展演工作,但因母親失智、父親罹癌,六、七年前決定回台照顧父母,並開始使用長照服務。
然而,陳小姐表示,居家服務時間有限,只有兩小時或四小時,而當需要晚間、周末或突發狀況時的人力支援,往往沒有人可協助,必須自己想辦法。而在父親過世後,照顧失智母親的壓力也很大,她難以兼顧工作。
陳小姐也提到,帶母親去失智據點時,據點希望長輩旁有人陪伴,因為每位失智長輩都有特殊性。雖然這對母親有益,但也意味著她必須全程陪同,無法去工作。此外,日照中心的課程較為一般性,而她母親仍保有不錯的數理能力,有時會表示「她不是小孩」,顯示一般日照課程無法滿足不同失智長輩的需求。
台灣在2025年邁入超高齡社會,長照3.0預計2026年上路。在長照2.0「以社區為基礎、以人為本、連續照顧」的原則下,長照3.0擬定八大目標,包括「提升機構量能,強化中重度照顧,規劃晚間照顧及夜間緊急服務,深化小規模多機能服務中心角色」、「導入智慧照顧,規劃居家智慧科技輔具租賃制度,依失能程度調整合適輔具」、「以及落實安寧善終」等。
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秘書長陳景寧強調,對於重度失能者,住宿型機構補助的一萬元或未來的一萬五千元仍然不足。她期待政府在住宿型機構能量增加後,應把決定權還給家庭,讓第七級以上的長照對象不限於使用居家服務或日照,也可選擇住宿型機構。
關於長照3.0的財源,目前包括遺贈稅、菸稅和房地合一稅。衛福部認為稅收足以支應,但民間團體指出政府編列預算時優先考量收入而非需求,導致許多照顧需求被漏接。台北商業大學財政稅務系教授韓幸紋建議可考慮長照保險加稅收制度,讓財源更多元,並指出若醫療和長照服務都採社會保險制,政府可在制度間做整合。
在超高齡和少子化的雙重挑戰下,每個家庭都面臨照顧壓力,唯有完善的長照系統才能減少照顧悲劇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