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2025)年是抗戰勝利暨台灣光復80周年,在七七事變紀念日之後,婦聯會於9日下午舉行《宋美齡與烽火中國,1937-1945》(Soong Mayling and Wartime China, 1937-1945)新書發表分享會。該書作者胡斯慧為總統府前資政胡為真長女,她在書中從新的視角,詮釋宋美齡以演說家、作者及組織者的角色,領導中國婦女並奔走國際,成為對日戰爭勝利過程中的重要貢獻者。

 

任教於美國波士頓大學的胡斯慧,研究英美文學出身,結合自身所學之長,撰寫《宋美齡與烽火中國,1937-1945》一書,既是歷史著作,也是文學作品。胡斯慧表示,該書的學術成果之一,在於從性別的視角,利用新近出版的資料,與先前研究不足的檔案,聚焦於抗戰時期的宋美齡,關注這位中國的第一夫人,在戰爭、婦女工作、慈善事業與外交領域的貢獻。

 

胡斯慧指出,中華民國與其他同盟國的關係,對二戰盟軍勝利的貢獻,以及其在建立新的全球秩序與聯合國等影響,都是有助於外界重新認識宋美齡戰時工作的歷史背景。此外,蔣介石的日記、電報、書信、照片與中西檔案,也透露了宋美齡在公共外交的作用與成就。

 

例如1943年開羅會議後,蔣介石在日記寫道,妻子的支持是其成功的關鍵因素,並將一半的成就歸功於宋美齡的幫助。不過,胡斯慧也說,長時間的工作與壓力,宋美齡的健康因此付出代價,包括失眠和疹子等問題。

 

胡斯慧展示了宋美齡1943年在美國國會演講的照片與影片,強調這段經歷使她超越個人,成為自由中國抵抗帝國主義侵略的「溝通載體」。人們看到的不只是她女性的身分,還認可了她在戰爭前線英勇奮戰,連羅斯福(Franklin Roosevelt)總統夫人愛蓮娜‧羅斯福(Anna Eleanor Roosevelt)也為宋美齡的成就感到無比自豪。

 

宋美齡的演講轟動全美,胡斯慧援引史料,指出羅斯福總統曾主動表示希望與宋美齡成為私人好友,從而與羅斯福家族建立起了友誼與信任。這也是開羅會議時,宋美齡得以中國代表團顧問與蔣介石翻譯身分,與羅斯福、邱吉爾(Winston Churchill)等世界領袖平起平坐的幕後原因之一。

 

胡斯慧新書的一大重心,放在了宋美齡的信仰世界。在她看來,宋美齡於戰時投入的慈善工作,包括成立學校收容戰爭遺孤,以及致力於推動新生活運動,都是社會福音的延伸。曾任國史館主任秘書的中國文化大學圖書館館長陳立文,也側重於信仰進行與談,她指出,蔣介石與宋美齡這對夫妻的信仰之路,貫穿了胡斯慧的新書。

 

從新生活運動到成立婦聯會,陳立文認為,宋美齡是一個把信仰化為力量的行動者。「蔣介石信仰變化中,每一步都有宋美齡的身影,其實這是一個女性最大的成就,因為她改變了一個男人,而那個男人改變了一個國家。」陳立文說,蔣介石將中國儒家思想與基督教精神結合起來,一直延續到在台灣時期的中華文化復興運動,都扮演了重要角色。

 

婦聯會主委雷倩則以主辦單位代表的身分,介紹舉辦該場新書發表會的動機,在於透過重新認識宋美齡在烽火歲月的貢獻,進而將歷史擺正。她感嘆,對日抗戰不但是中國軍民對侵略者堅苦卓絕、浴血奮戰的歷史,更是二戰盟軍在全球範圍內扭轉乾坤的關鍵,「對人類和世界歷史何等重大的紀念日,如今在台灣卻正在悄無聲息地被磨滅。」

 

雷倩直言,當下台灣有很多人在重塑或重構歷史,但正確的歷史應該放回正確的位置。她希望藉由胡斯慧的新書,重新找回歷史的真實與真相,回復共有的歷史文化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