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次的家暴事件,凸顯性別教育的重要性。有調查顯示,台灣孩子性別觀念平均只有53.1分,將近6成不及格,有近半數孩子是靠著Google自學性知識,民團就呼籲,教育主管機關要把教材內容結合生活情境,才能讓孩子學會分辨和求助。

看似平靜的托兒所外觀,近來卻爆發重大兒童性侵案件,澳洲一名26歲托兒所工作人員,涉嫌性侵8名年齡2歲以下嬰幼兒,目前已遭逮捕。對父母而言,孩子從出生的那一刻,世界就充滿未知和風險,因此兒童性教育,就是保護孩子免於傷害的第一步。

國小五年級學生城城說:「如果是一些影片就直接略過,那種跳出來的廣告它旁邊會有一個叉叉,我就直接把它按掉。」

國小五年級學生千千表示,「因為我都問ChatGPT,它就是從其他網路上擷取過來,那其他網路是不是對的,我也不知道。」

校園性教育資源不足,或在難以和父母開口情況下,不少孩子選擇在網路中摸索,根據NGO組織所發布的調查報告,台灣學童性別觀念平均只有53.1分,將近6成不及格,有將近半數的孩子靠著Google自學性知識,5成3學童已經完全忘記課程內容,顯示教育現場跟孩子碰到的實際狀況,有很大的鴻溝。

性平協副理事長王柏元提到,「18禁資訊是非常氾濫的,但是我們的教科書內容,跟我們學生真實的生活經驗落差是很大的。那可能是不只教科書,就連教師本身自己經驗可能也都跟學生經驗脫節,畢竟現在時代變遷非常快。」

性平協呼籲教育主管機關,教材內容應結合實際生活情境,涵蓋多元性別、戀愛和情感發展,網路交友和虛擬互動,老師也能以開放的態度回應敏感議題,讓每一個孩子都能學會分辨和求助,了解身體的界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