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一度的CEDAW(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國家報告國際審查會議28日登場。首日討論聚焦於歧視、政策措施、性別刻板印象和偏見、政治和公共生活等公約1至9條。《菱傳媒》為您整理熱點議題,包括五分之一選區沒有一位女性議員,新興性別暴力法治牛步,身障女性所碰到的多重歧視等。

五分之一選區沒有一位女性議員 婦女保障已難促進女性參政
台灣女性立委占比逾4成,居亞洲之冠。但《菱傳媒》統計2022年新出爐議員名單,在不計入原住民選區的全國160個地方議員區域選區中,多達31選區無一名女性議員。另從女立委難建立跨黨派合作機制、內閣女部長占比僅5%都可以看出,提高女性政治參與仍是漫漫長路。
「請不要看到現在女性在各級選舉當中獲得一定比例當選,就被迷惑了」!人權公約施行監督聯盟執行長黃怡碧提醒,剛剛結束的九合一大選中,完全由女性所組成的政黨(指小民參政歐巴桑聯盟),未取得任何一個席位。女性想要獨立於兩大黨參選,難上加難。
婦女新知基金也呼籲,將「1/4婦女保障名額」改為「1/3任一性別保障名額」,即在名額三人以上的選區,單一性別比例不低於1/3。同時各政黨應以「任一性別保障名額」建立提名內規,在中常會或各黨團幹部中也加以實施,支持基層女性參政。
此外,婦女新知主張「政黨補助金」應有一定比例運用於培育女性人才上,資深研究員曾昭媛解釋,該項早在2011年就列入行政院制定的《性別平等政策綱領》中,卻因《政黨法》2012年至今修法毫無進展,難以施行。

缺樣態界定、案件統計 新興性別暴力如何防?
台灣性別平等教育協會與數位女力聯盟,皆在報告中點出行政院針對數位性別暴力的定義與範圍界定未臻完善。數位女力聯盟更質疑,既然政院已聲稱完成法規盤點,為何相關法規主管機關卻從未系統性針對數位性別暴力案件的起訴率、定罪率、判決率等進行有效統計?
人權會委員高涌誠、立法委員范雲與王婉諭,也不約而同在會議中就數位性別暴力防治與立法提出意見。高涌誠期待立法院針對數位性別暴力防治問題加速立法作業;范雲則指出立院審查中的防止性影像散布四法仍有缺漏,需持續協商。
王婉諭則從執行面出發,提醒數位性暴力案件的偵辦過程整合科技能力、跨國合作、婦幼專業,而目前的警察警政體系中,還沒有處理該類案件的專責單位。王婉諭說,「各地受害者的報案,都被視為個別案件,缺乏深入調查,只有成立專責單位,才能有效打擊數位犯罪」。

缺交叉統計 身障女性陷多重歧視 困境難呈現
「國家有身心障礙者相關統計,也有性別相關統計,可是我們很少看到身心障礙女性的相關統計」,身障盟秘書長洪心平指出,五大國際公約在台灣都已國內法化,但不同領域之間的整合現在還未開始。
身障盟希望內政部應主導整合跨部會的大型調查與資料統計,納入更多細緻統計。例如,在司法中涉入家暴、性騷擾、甚至性侵害的女性當中,有多少具有障礙者身份?身心障礙女性的勞動參與狀況?各級學校中,又有多少與身障學生相關的性別暴力案件? 洪心平說,「這些都是需要交叉統計才能看見的族群,如果我們看不到這些數字,我們就看不到身心障礙女性的真實樣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