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片


上千張自拍照中,同一位俏佳人巧笑倩兮。她變化出各式姿勢,……全身、半身、大頭照等不一而足。其中一張攝影難度,更是高標:前方橫放一支玫瑰,後方也有景深襯托,焦點集中在少女沉浸於影像世界的快樂。

以上並非當下網美行為,是已有4位孫子女的林聯,近40到50年前的經歷。她還比網美多做了親手洗底片、沖照片這些事。身為創辦於1954年、台北萬華「今日照相館」的第二代,婚前在家中相館幫忙的她,的確擁有拍照優勢。不過底片是要錢的,在那萬事節儉的年代,她是如何辦到的?

聰慧利用剩餘底片自拍
「客人有時候送底片來,我們一看就知道他照幾張嘛對不對,上面有數字。看他照幾張,我就給它記起來,寫個小抄:30張。他回去了以後,我就把他底片前面轉過去30張……,後面再來照我自己。」林聯在以她為主角的紀錄片《修片林小姐》中,生動回憶與自嘲這個專業動作,「多奸詐你看這個人,實在是喔,無藥可救。」
修片技藝是林聯的絕活,但她可不是使用輕鬆便利的數位修圖軟體,而是全手工「美肌」。她多半修人像照,首先要將柯達公司特製的修片液(Retouching Fluid)塗上底片,再一手持削得非常尖細的黑色鉛筆,一手持放大鏡,靠著修片工作檯的燈箱光線,極其精準地抹去影中人的青春痘、黑斑、眼袋、皺紋、法令紋等。有時還會適當描繪一下鼻溝、妝點一下臉頰,好讓客人五官更立體。

在家「學師仔」精進修片術
在千張光鮮的自拍小娛樂背後,每天總有眾多勞務等著林聯。她的父親林篁、母親林黃鴦生於日本時代,在二戰後白手起家,早期從萬華到西門町一帶,應該有不少人家都曾到「今日照相館」留下身影。加上單眼與傻瓜相機漸漸普及,相館業務日好,她和兩位姊姊念完國小也就不再升學,留在家中「學師仔」(閩南語指學功夫),好一起照顧生意。

最早一批在家工作的專業者
大約30年前起,陸續有幾波換發身分證、辦護照出國觀光的證件照需求,許多相館無法兼顧攝影與修片,便將修片工作委外。擁有這項專業的林聯,買來空白名片、一張一張寫上「修片師林小姐」等資訊,順路投遞,生意果然陸續上門。
修得自然加上速度快,「林小姐」的好口碑傳出,後來從基隆到南部都有客戶慕名而至。甚至台東一家照相館每年拍攝的畢業照,都會特地寄上一整袋請她服務。林聯,可以說是很早一代的居家工作者了。
從前沒有快遞業,底片又如何盡速傳送呢?與太太一樣勤勞的林志慶登場了。他其實另有專職,但趁著凌晨前的一段時間兼營送報業,也擔任老婆的專屬快遞。有些相館會在深夜打烊前將超急待修底片塞在鐵捲門縫,林先生再騎著摩托車前去收回家,讓太太飛速修好。隔日一大早他送報時,順道將底片塞回相館門下,無縫接軌。

底片快遞摩托車後座的導演
直到2020年,《修片林小姐》出品,接著榮獲「新北市紀錄片獎」優選、在線上播放,終於有更多人知道「修片師」曾是「百工」之一,也認識了這位時代女兒有意思的故事。該片導演林詩純,20幾年前常坐在林志慶的機車後座跟著到處收底片、半夜起來看見林聯趕修片,她正是這對夫婦的女兒。

林詩純曾在她主持的「修片林小姐」粉絲頁寫道,跟親友旅遊時拍的照片或許當下看來俗不可耐,但隨著時間過去,照片和酒一樣會越陳越香。「重要的是畫面裡的那個人,還有當時拍照的那個人,彷彿只有照片能證實,那些記憶都是真實的,珍貴的,無可取代的。」

這個想法放在《修片林小姐》脈絡中,那些老派個人美照的主角、攝影人甚至洗底片者、修片師與沖照片者,剛好都是同一人──她的母親,證明了這段時代記憶,獨一無二。

 

文章全文:https://reurl.cc/veE1nN(另開視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