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其他角落,仍有某些地區因習俗、傳統等因素,令女性面臨著不同形式的傷害,諸如被迫於未成年時步入婚姻、執行割禮等。非營利組織「國際培幼會」(Plan International),便致力於促進兒童權利與性別平等,讓更多女孩能夠決定自己的未來。

決定是否要結婚、何時跟誰結婚是每個人的權利。然而在全球,每天有將近 4 萬名女孩被迫步入「童婚」。

童婚是一個複雜的全球性問題,在一些發展中國家,許多家長因為習俗、貧窮等因素,會為未成年的孩子安排婚姻,男孩和女孩都受到影響,但受害的女孩比例特別多。根據 2019 年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ICEF)調查,全球各地有超過 7 億起童婚案例,其中有超過 6 億名女性在 17 歲前成婚。
童婚不僅剝奪了女孩的童年,更影響她們受教育、自主生活的權利,在她們的身體與心靈都還沒準備好之時,就被迫要為人妻、為人母。
雖然國際法明文禁止,童婚依然持續在世界多國實行,通常出現在極端貧窮的社區裡。
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第五項「性別平等」,其中一項指標以「消除一切對女性有害的習俗」為指標,呼籲各國公民、組織、政府共同努力,終結因各種理由對女性造成的迫害,確保女性享有應得的權利。
非營利組織「國際培幼會」(Plan International)便致力於促進兒童權利與性別平等,為了終結童婚,他們採取了以下行動:
1.透過教育打破貧窮的惡性循環
要避免女孩步入童婚困境,教育扮演著關鍵角色。事實上,女孩在學校就讀的時間越長,她在 18 歲以前結婚、或是在青少女時期生小孩的機率就越低。
除此之外,教育更能確保女孩學到就業以及扶養家庭所需的技能和知識,得以打破貧窮的惡性循環,防止因經濟因素而發生的童婚。
2.透過賦權讓女孩有信心決定自己的未來
每位女孩都有權利決定她自己的未來,但並不是每個女孩都知道這件事,這正是為何賦權女孩是終結童婚的一個重要方式。
3.召集更多人替女孩的權益挺身而出
關於決定女孩何時、跟誰結婚,家長的思維和社區的風氣得負起最大的責任。在許多傳統社區,民眾相信婚姻是讓女孩受到丈夫保護、並得以經濟無虞的最好途徑。
然而,事實則指出,過早步入婚姻,讓女孩的身心健康都面臨風險。這些小新娘,在家庭關係中時常成為被奴役的角色,遭受家暴、非自願性行為等暴力對待,且因身體尚未發育完全,使得年輕女性易於因懷孕或分娩的併發症而死。
讓更多地區居民了解童婚的壞處,改變他們的想法,進而能替女孩的權益挺身而出,正是終止這項陋習的重要解方。
4.提供女孩和她的家人經濟機會
多數童婚的發生,是因家庭經濟上的需要,許多貧困家庭為了降低開銷、減少家庭負擔而將女兒「交易」出去。因此除了給予女性教育機會打破貧窮的循環外,國際培幼會也致力提供家庭改善經濟的方式,例如提供微型貸款,讓貧困家庭有機會改善困境。
5.向政府請願,推動相關法律
在童婚普遍的國家,促進正向改變最關鍵第一步是:向政府請願,要求把結婚的最低年齡門檻提高為 18 歲。最低年齡門檻提高後,必要的行動是持續推動政府官員和社區領導者的意識,確保這些法律落實。

國際培幼會指出,在 2019 年新冠肺炎疫情衝擊下,不少家庭陷入困境,恐加劇出嫁女兒換取經濟支持的現象,讓數年來的努力前功盡棄。我們必須號召更多人關注,加速性別平權的進程,讓更多女孩都能夠決定自己的未來。

 

文章全文:https://reurl.cc/O0GjQ7(另開視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