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女性勞動參與率大約為51.4%,遠低於男性的66.7%,相較其他亞洲國家女性勞動率:韓國53%、日本53.3%、新加坡61.3%,台灣女性勞動參與率相對較低。但令人驚訝的是,台灣女性約有52.6%皆擁有大學以上學歷,大學畢業的的女性甚至比男性多了1.5萬人,為何這群有學識、有能力的女性卻無法在職場上一展長才?她們究竟正面臨哪些困境。

台灣30+女性勞動參與率一路下滑
根據統計資料顯示,日本、韓國、東南亞等國家女性勞動參與率通常呈M型,25-29歲是一個高峰,婚後女性暫時離開職場,到了40-55歲孩子長大後再度回歸職場,創造另一個高峰。然而,台灣女性通常到了30歲後,勞動參與率就一路下滑,並未呈現M型曲線,可見職場的女性人才尚有待開發。
究竟台灣女性遇到什麼樣的問題,使她們退出職場後就不再回歸?「綜觀來看,台灣社會受限於傳統觀念,女性通常是孩子的主要照顧者,有些家庭下有小、上有老,女性除了照顧孩子,還身兼照顧長輩的職責,即使孩子大了照顧壓力暫緩,女性仍難以全時間投入工作」。「臺灣女性生涯發展協會」理事長陳若玲表示,此外,在中斷工作期間,大部分女性都沒有持續培養專業技能,要重新適應日新月異的職場環境也有相當的困難度。

「女力SC充電站」由內而外幫助女性蛻變
有鑑於二度就業女性重返職場,需要一些工作技巧的重建、對於職場環境的認識,以及自我心態調適,「臺灣女性生涯發展協會」在尋求到企業的公益支持後,於2019年開始啟動「女力SC充電站」計畫,幫助二度就業女性透過系統化的課程,培養重新進入職場的競爭力。
「女力SC充電站」的目標,是要為中斷工作的女性打造第二次機會(Second Chance),幫助她們做出第二次選擇(Second Choice),勇敢迎向職涯第二春(Second Career)。
其中,為期4週的「就業準備工作坊」是計畫的重要項目之一。因應國小低年級學生只有週二上全天課,「就業準備工作坊」的上課時間特別安排在每週二上午9點到4點,讓媽媽們可以沒有後顧之憂,安心地來充電,並且藉由系統化課程,如:階段性生涯規劃、遠距面試技巧、尋求家人支持、職場婦女家務管理……等,幫助她們由內而外做足重返職場的準備。課後還有專業心理師、人力資源主管、職涯諮詢師,提供學員一對一生涯諮詢,去年已幫助近50位學員成功重返職場。

女性重返職場是攸關「全家人」的事
「女性要重返職場,不是她一個人的事,而是一家人的事。因此,除了工作技巧的訓練,我們也要幫助女性把家庭安置好,在重返職場前,先學會30分鐘上菜,訓練把家裡的廚房當成辦公室,在很短時間內為家人預備健康美味的菜色,讓女性就業能夠達到家人的支持,工作之餘也能兼顧家庭。」陳若玲說。
很多學員在重返職場後,開心的分享自己的改變。有學員「感到自己被肯定、自己是有價值感的」,也有學員認為「重返職場後家人對她的態度不一樣」、「媽媽開始上班,小孩也開始學習做家事」,還有學員幸運的在離家20分鐘的地點找到工作,方便接送小孩上學。

重新學習職場素養,調整心態站穩腳步
針對重返職場一時之間難以適應的女性,「女力SC充電站」也量身打造「職場素養工作坊」,讓二度就業婦女重新學習「ABCDE」五個重要的職場核心素養,包括:自覺力(Awareness)、職場文化(Business)、職能(Career)、自我發展(Development)、情緒管理(EQ),幫助二度就業婦女在職場中重新找到自己的角色定位。
陳若玲指出,「很多女性工作能力很好,在離開職場前已經做到主管階級,相隔多年再返職場,可能會面臨薪水打了6折、以前的下屬變成自己的上司……這樣的窘境,需要重新調整心態,找到工作的意義。」

10「R」加持!盼企業重視「女性人才學」
未來,協會將持續建立女力共好、共創的平台,藉由10個「R」幫助女性全方位生涯發展,這10「R」包括內在、外在各五種能力,陳若玲表示,台灣高齡化、少子化的問題,已是不容忽視的議題,加上離婚率逐年升高,很多單親家長需要一邊照顧孩子,一邊支撐家庭經濟,期待政府和企業重視「女性人才學」,攜手建立友善職場,為肩負家庭責任的婦女提供更具包容性的工作環境,幫助媽咪們「婦」出職場更順利!

 

文章全文:https://reurl.cc/OppNvg(另開視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