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習俗文化與性別特展


展覽資訊
重男輕女,是昔日台習以為常的社會與文化模式。這種性別歧視,也讓台灣女性在婚嫁、生育...等人生大事上,常受制於習俗規範而遭逢被貶抑或矮化的情事。惟隨著時代在進步,曾經沿襲多年,忽視女性應有權益的傳統觀念與習俗,如今已在台灣獲得重大改善;現化社會,也以更自由開放的格局,讓兩性能均勢發展,朝向平等多元的趨勢邁進。

 

.婚姻習俗:

    自古以來,「婚禮」被認定為重要習俗,男婚女嫁,不但是個人終身大

    事,也是延續家族血脈的開始,因此,傳統社會從訂婚到結婚的儀式,出

    現較輕視女性、偏重於夫家,或是期待日後天男丁的刻板設計。隨著時代

    不斷進步,現今台灣的婚配儀式,已朝向更合理、開放,更多元化的角度

    邁進,沿創出許多新式且富有創意的婚禮,這些不再拘泥於舊俗規範、不

    論性別、雙方在對等關係下所創造出來的不同婚禮形式,都為雙方在進入

    下一個人身階段中,留下一篇特別、難忘的故事。
.年節祭祀:

    傳統習俗中,年節與祭祀文化明顯呈現「男女有別」之現象,由其在年

    節、喪禮祭拜儀式的過程中,可深深的感受到傳統觀念對女性地位的貶

    低。因應現代環境變遷,舊觀念、新思維,賦予傳統習俗文化的時代新意

    義。
.生育習俗:

    傳統社會「重男輕女」的舊式觀念,從孩自呱呱落地的剎那開始,不論是

    展現父權社會的「從父姓」,或是自古以來「弄璋弄瓦」的習俗定義,在

    在顯露無疑。2008年臺灣新生兒第一胎性比例108.6,比例逐漸提高到第四

    胎為121.9,生產胎次愈高,生男嬰比例愈高,顯示臺灣受傳統傳宗接代影

    響,採行胎兒性別篩選行為頗為明顯。
.職業成就:

    傳統社會期待適合女性的行業,多半是需要更多愛心、細心、耐心的工

    作,例如護士、公關、秘書、幼教老師、社工等。隨著教育的普及、經濟

    市場的改變與女權意識的覺醒,今日職場已逐漸泯除對性別的要求與限

    制,女性在職場的表現與貢獻得以自由發揮,讓工作對性別的選擇與偏見

    逐步消失。

.多元文化:

    臺灣是一個多元文化並存的美麗島嶼,在這塊土地上,存在著不同性別、

    階級、種族、與宗教,也激發出不同的美麗文化的特色。多元文化是臺灣

    的魅力,也是台灣人民「共生共榮、尊重多元」的特質。

.獨特傳承-臺灣原住民文化:

    臺灣是漢族和南島民族組成的社會,各族群對於傳承與振興傳統文化的自

    覺與實踐,以及政府給予多元文化的尊重與空間的開拓,則是原住民文化

    永續發展的平藉。

.我們都是一家人-外籍配偶在臺灣:

    隨著生活型態的改變,跨國婚姻促使台灣多元文化社會的形成。外籍新移

    民的移入不僅為台灣增添多原色彩、帶來新興消費市場,也為臺灣文化創

    造更豐富更具生命力的面貌。

.了解包容,認同尊重-平等看待同志人權:

    邁入二十一世紀,臺灣的同志運動漸次喚起社會較友善的尊重與媒體和平

    報導。

附件下載
附件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