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迎向溫柔生產之路:母嬰合力,伴侶陪同,一起跳首慢舞
- 作者 諶淑婷 著、黃世澤 攝影、高美玲 審訂
- 出版年 2017/06
- 出版社 本事出版社
- ISBN
內容介紹
◎所有溫柔之前,需要一點一滴的努力。
生產不是生病,產婦不是病患,女人的身體能懷孕,也能生產,這是最正常自然、也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一件事。 溫柔生產不代表居家生產,也非拒絕所有醫療科技,或是昂貴的服務或高級設備,而是一種對於生產的態度與做法,可以發生在醫院、家裡、助產所,也可能是自然產、剖腹產。重點在於透過各種方式,促使女性為生產的主體,充分發揮其能力,讓孕產成為一場充滿力量的生命旅程。 ◎台灣婦女的生產現狀:高度醫療化 台灣產婦目前遇到的狀況是「生產醫療化」,以母嬰安全為理由,綁上胎兒監視器,不准隨意變換姿勢紓解疼痛,一旦破水就必須趕快催生,生不出來就人工破水,產程太長時打催生,太痛時打減痛分娩,再加上禁食、灌腸、剃毛、剪會陰、真空吸引,最後關頭又宣布:「生不出來,必須剖腹。」,也就是產婦最無奈的「吃全餐」。 ◎生產猶如攀登高山,需要孕產婦與專業人員彼此尊重與信任 生產或許可以攀登高山來比喻。我們不會因為可能發生風險,而期待直接搭乘直升機登頂,或是乾脆炸山開路,但我們可以做足體能訓練、備好完善裝備、熟悉路線、查明天候變化,最後找名好嚮導與挑夫,在互相尊重和信任的前提下,一起努力完成任務,而非讓已經咬牙苦撐的醫護人員更感到心驚膽戰,或者萌生退意。 ◎溫柔生產:生產不是只有一種方式 生產不是零風險,但這與產婦主體性與生產人性化並不抵觸。無論在家裡或在醫院生產,不去理解生產本質,才是最危險的一件事。所謂的溫柔生產不該是拘泥生產地點或方式,而是有沒有以產婦為主,尊重當事人意願、想法,所以在醫院生、剖腹生也可以是溫柔生產,不限居家生產。溫柔生產、友善生產著重的不是地點,也不是接生者的身分,更不是完全抗拒醫療介入,而是女性身體自主權的覺醒。 ◎迎向溫柔生產之路: .產前教育成為探索身體的資源,而不是促銷商品的賣場。產家以活潑的方式吸收新知,包括拿著模型與道具娃娃,模擬胎兒生產的過程。 .生產計畫書不是選項的勾選,而是充分的釐清與溝通,包括認可實況來臨,產家仍然保有的彈性。 .伴侶學會了按摩會陰,以協助產婦減少會陰撕裂傷的發生。 .醫護產認真參考實證醫學,產家發現跪姿可以增加骨盆的空間,也是產婦通常最想度過陣痛的姿勢。 .面對子宮收縮,最好的呼吸法不是憋氣用力,而是呼氣加上自然的低吟。 .產前的安排還可以想想分娩歌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