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戰場在產房:無國界醫生在阿富汗、伊拉克迎接新生命的熱血救援記事
- 作者 王伊蕾
- 出版年 2022/07/30
- 出版社 大塊文化
- ISBN 9786267118627
內容介紹
感動推薦
小劉醫師/外科醫生、作家
李明璁/社會學家、作家
林靜儀/立法委員
施景中/台大婦產科副教授
烏烏醫師/禾馨婦產科醫師
(依姓名筆劃排序)
戰火下、努力綻放的生命之花,由王醫師搏命守護,感人肺腑的熱淚故事。──小劉醫師/外科醫生、作家
好羨慕王醫師的工作!臨床工作者最幸福的事,就是能照顧有需要的病人!王醫師的前線醫療狀況也提醒了我們,醫療照護不是唾手可得,不是每個人都能生在和平穩定、公衛發展良好的國家。──林靜儀/立法委員
王醫師選了一條和我們大部份婦產科醫師不同的道路,她走到貧窮的地區、戰亂頻仍的國家,沒有大醫院可倚靠,憑藉著熱血來救助完全陌生的人,讓我想到德蕾莎修女的大愛情懷。──施景中/台大醫院婦產科副教授
不同的文化,不一樣的宗教信仰,不變的是對母嬰均安的堅持。有限的資源下,是對生命無止盡的熱情。讓我們透過王醫師的文字,看見「無國界醫生」,發現人生的無限可能。──烏烏醫師/禾馨婦產科醫師
小劉醫師/外科醫生、作家
李明璁/社會學家、作家
林靜儀/立法委員
施景中/台大婦產科副教授
烏烏醫師/禾馨婦產科醫師
(依姓名筆劃排序)
戰火下、努力綻放的生命之花,由王醫師搏命守護,感人肺腑的熱淚故事。──小劉醫師/外科醫生、作家
好羨慕王醫師的工作!臨床工作者最幸福的事,就是能照顧有需要的病人!王醫師的前線醫療狀況也提醒了我們,醫療照護不是唾手可得,不是每個人都能生在和平穩定、公衛發展良好的國家。──林靜儀/立法委員
王醫師選了一條和我們大部份婦產科醫師不同的道路,她走到貧窮的地區、戰亂頻仍的國家,沒有大醫院可倚靠,憑藉著熱血來救助完全陌生的人,讓我想到德蕾莎修女的大愛情懷。──施景中/台大醫院婦產科副教授
不同的文化,不一樣的宗教信仰,不變的是對母嬰均安的堅持。有限的資源下,是對生命無止盡的熱情。讓我們透過王醫師的文字,看見「無國界醫生」,發現人生的無限可能。──烏烏醫師/禾馨婦產科醫師
我是王伊蕾,一位婦產科醫師。
我大學就讀於國立陽明醫學院醫學系(一九八五年-一九九二年),陽明當時是僅次於臺大醫科的第二志願。學校於一九七四創建的時候,目的就是希望能培育醫師投入基礎醫療,解決偏鄉醫療資源不足的問題。剛開始陽明所有學生都是公費生,畢業後必須下鄉服務六年償還公費,才能拿回醫師證書。當時的聯考制度,丙組(醫農)考七科,國、英、數、物、化、生和三民主義。大家是以分數加總排名選校,沒有所謂的推甄跟加權計分,就是用總分硬碰硬來比拚。
臺大、陽明、北醫分別是醫科的前三志願,但因為陽明畢業後需要下鄉服務,如果分數落在陽明的區間,很多不想下鄉的學生就會直接選填別的醫學院。會選填陽明的學生,可能在心底都有畢業後要到偏鄉服務的自覺,和一顆服務人群的熱心。畢業後,也的確有許多同學就留在當初服務的地方繼續執業。
那時我們擁有的,只是滿滿的熱忱
學校中最大的社團是「勵青社」,是一個以服務社區為宗旨的社團。社團每年的重大活動,就是在暑假時下鄉服務,到群體醫療中心(就是衛生所)協助社區居民健康狀況訪查和衛教。在我大四那年暑假,社團的服務隊來到雲林四湖。當時四湖群醫中心的主任徐永年醫師,就是陽明第一屆的學長(徐醫師目前擔任部立桃園醫院院長,當新冠疫情造成部桃院內感染時,正是徐院長臨危不亂,和疫情指揮中心合作控制疫情)。他下鄉到基層服務,對學弟妹們照顧有加,不但安排我們住進當地香客大樓,還幫我們借來一批腳踏車,讓我們能騎車前往各鄉鎮做家庭訪視。
還是醫學生的我們,有的只是滿滿的熱忱,和青澀粗淺的醫學知識,用極不輪轉的臺語,向當地居民解釋著連我們自己都似懂非懂的疾病防治和慢性病控制的知識。而四湖的阿公阿嬤們一面剝著蚵殼、一面耐心聽著我們用破臺語艱難地說明控制血壓、血糖的重要性,並不時用海口腔的臺語和我們這群「肖年醫師」閒聊幾句。四湖土地貧脊、維生艱難,居民需要和大海搏鬥討生活,身體在大自然的嚴峻挑戰下,百病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