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羅漢山/取自交通部光觀局

【高雄六龜】十八羅漢山

  • 地區 南部
  • 類別 高雄市
描述

  🏠 地址:六龜區台27甲線
  周邊景點: 新威森林公園、池田屋、洪稇源商號

 

摘要:

十八羅漢山是六龜的代表性地景,由礫岩層所構成,因受雨水沖刷後自然裸露形成的特殊造型。六龜過去是布農族和鄒族的居住地,後來,因伐木及煉製樟腦產業發達,促進外地移民湧入,讓六龜的人口倍增。在當時,有很多的女性在筏木與煉製樟腦的工寮幫忙煮三餐,洗衣服兼做打雜的小工,也因為有他們,使這產業更加順暢發展。

2018年出版的《六龜風華、山林人生》一書,就記錄這些看不見的女性勞動,這些曾經在山林間工作的女性們的故事。而今,六龜女性的工作狀態更加多元,在十八羅漢山自然保護區開放導覽後,第一批受訓後上場的解說員,就不乏女性成員,也彰顯著女性從早期的人力輔助地位提昇為主導地位,散發出強大的個人魅力。

 

圖文資料彙整:高雄市社會局婦女館、胡靖宇提供,本館摘要整理

---------------------------------------------------------------------------------------------------------------------

 

■詳細說明:

從空中看六龜這座山城,荖濃溪從中貫穿,兩邊都是山林,百年來通往六龜的道路,都在山河交界處闢路前行,現今前往六龜的台27甲線就是其中之一。從旗山進入六龜,經過新威森林後,道路二旁植栽了火紅的豔紫荊,樹後的山脈長年受到雨水、河流切割侵蝕,形成了壯麗的十八羅漢山,茂管處現今在原六龜遊客中心舊址上,新建「十八羅漢山服務區」,讓旅客在這最佳角度觀賞十八羅漢山,同時提供停車、休憩及餐飲服務。在休息區涼亭正前方有二座瀑布一大一小,規模較大者稱為大智瀑布,較小者為若愚小瀑布,二者合稱大智若愚;在休息區後方還有六龜隧道可自由參觀,但請注意自身安全。

十八羅漢山是由礫岩層所構成,因為礫石間的膠結不一,受雨水沖刷後自然裸露,遠觀有如動作姿態各異的羅漢,被稱為十八羅漢山,晨昏時分或雨後嵐霧飄渺時分,從荖濃溪對岸的台27線望去最是壯觀,有如置身於桂林山水之中,有「台灣小桂林」之稱。這山城百年來是布農族和鄒族的居住地,樟腦產業、伐木事業發達,曾經繁華一時,原漢混居族群自成一格豐富多樣,除原住民還有閩南、客家的移民,後來又有大陸省籍的老兵,在這裡閩南人聽得懂原住民話,客家人會說台語。

沿河而建的公路,颱風季時,常因溪水暴漲無法通行;日本政府為及時將當地的木材及樟腦運出,自1927年開鑿隧道,歷時10年完成五處隧道;其中第二隧道最短僅42公尺,第五隧道最長有210公尺。後因戰況吃緊及第五隧道出口遭洪水沖刷不勘使用,日本有意將戰爭重要物資、機具撤移到六龜地區囤放,又再1943年緊急修建第六隧道應急。光復後,因應交通需求另闢外環路,隧道原有交通功能不再,目前都已封閉,改做為生態觀光之用,除第六隧道可自由參觀外,其餘需專業導覽帶領才可參觀。

六龜的產業、生活方式,百年來有巨大的變化。台灣曾是全世界最大的樟腦出產地,主要來自於六龜,樟腦與茶、糖並稱為「台灣三寶」,是台灣1860年開港後,清末最重要的出口商品。樟腦產業自清代就是國家專賣產業,只有政府許可的開發者才能在山區樟樹林,設置工寮將樟樹切片蒸餾,得出樟腦油和腦砂,再集中運送到平地工廠提煉製成樟腦,民間廠商再向專賣局批購,提煉成精緻樟腦。

樟腦是製造無煙火藥及電影底片賽璐珞的重要原料,無煙火藥讓歐洲國家的步槍,從大口徑黑火藥變成小口徑的無煙火藥槍彈,射程穩、速度快,殺傷力強,且不易發出黑煙,改變了戰爭的形態,在1914到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全球需求量極高。

1916年時,日本年外銷1000萬公斤樟腦,其中有80%來自台灣六龜,大發戰爭財,一方面提高外銷價格,另一方面壓低樟腦工作者的薪資,第一線生產工人所得約只有出口批價的1/3,還要扣除所有經手者的利潤;為解決人力不足的問題,在那時期的罪犯,只要願意上山焗腦服勞役,可抵免罪責。而且因為平地的樟樹已砍光,為取得更多樟樹,逐漸往深山去,為此發動大規模的「理番」戰爭,對外說是為加強管理,實則是為樟腦的龐大利益,近代學者們稱這壓榨勞工、殺害原住民而得的樟腦為”血樟腦”。

此外,當時在六龜還有一大宗產業就是伐木,二者都需要大量人力,二大產業促進經濟繁榮,外地移民湧入,六龜地區人口密集,耆老所說,六龜繁盛時期,每天街上走路的就超過一萬人,就像九份的金瓜石一般繁華,六龜街道上,有餐廳、酒家、旅館,還有電影院,但隨著產業熱潮褪去,目前六龜常住人口約僅有1萬人。

 

延伸女性意涵:

伐木及煉製樟腦都需要大量男丁人力,但人總是要生活穿衣吃飯的,當時有很多女性就在山上的筏木及煉製樟腦的工寮,幫忙煮三餐,洗衣服兼做打雜的小工,使這產業更加順暢發展,慢慢深入到各個產業中,她們甚至從一個陪襯角色成為說故事的主角。

2018年出版的《六龜風華、山林人生》一書,就記錄一大群曾經在山林間工作的女性,她們是看不見的女性勞動,在全世界最大的樟腦產地、筏木場,為了家庭經濟,體型弱小的女性們扛著爐灶、伙食材料上山工作的故事,撰寫這本 書的三位文史工作者也都是女性,以田野調查面對面採訪的方式,走訪曾經在山林工作的女性勞動者,主要撰寫者吳憶萍13年前從高雄市區搬進六龜定居,另外兩位是屏東高樹社區工作者黃素鑾,和六龜在地居民黃姝妍,寫下她們認識的六龜。

而今日六龜女性的工作狀態更加多元,在十八羅漢山自然保護區開放導覽後,第一批受訓後上場的解說員,就不乏女性成員。十八羅漢山自然保護區解說員鍾彩孃,對於十八羅漢山及隧道瞭若指掌,她帶領遊客走訪隧道時,總不忘提醒大家保持安靜,因為十八羅漢山的隧道20多年來很少人進出,已成為蝙蝠最佳棲地,近年曾觀察記錄到台灣小蹄鼻蝠、台灣夜鼻蝠、東亞摺翅蝠。隧道外,還有俗稱「鈔票樹」的構樹、山黃麻、刺竹、油點草、破布子、月桃、羅氏鹽膚木、澤瀉蕨,還有與客家生活文化息息相關的白匏子、血桐、黃荊,全都是大自然的寶藏。女性從早期的人力輔助地位,提昇為主導地位,散發出強大的個人魅力。

鍾彩孃  鍾彩孃

 

■參考資料:

交通部觀光局 十八羅漢山
https://www.taiwan.net.tw/m1.aspx?sNo=0001121&id=R10 (另開視窗)

六龜的地名傳說與在地文化
https://blog.xuite.net/liouguei2010/wretch/111471888-%E5%85%AD%E9%BE%9C%E7%9A%84%E5%9C%B0%E5%90%8D%E5%82%B3%E8%AA%AA%E8%88%87%E5%9C%A8%E5%9C%B0%E6%96%87%E5%8C%96  (另開視窗)

茂林國家風景區 六龜隧道
https://www.maolin-nsa.gov.tw/04007232.html (另開視窗)

聯合新聞網  奇峰 傳說 淺山生態 十八羅漢山尋秘

https://udn.com/news/story/6966/4778976 (另開視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