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石

【臺東】男人石

  • 地區 東部
  • 類別 臺東縣
描述

遊人造訪臺東,一定不會錯過自然景觀豐富獨特的東海岸,水往上流、石雨傘、三仙台、八仙洞皆頗具盛名;但應該很少人知道,臺東有幾處非常有趣的「性(別)」自然地景:男人石、石乳、雙乳峰。

台東觀光旅遊網的資料顯示:「在石雨傘風景區的附近,有一顆高約18公尺,寬約15公尺的石灰岩巨石,遠看狀似男人的陽具,當地俗稱『男人石』,日治時期時則稱為『靈陽岩』。……早先移民過來的阿美族,於神話傳說中提到男人石被稱為kotid ni malataw,指『神仙的龜頭』之意,對其敬畏有加;另外有一類故事則稱男人石為fasonihar,『fasiaw』就是風箏,『fasonihar』就是『綁風箏的地方』」。
 

陰戶旁邊有一處寫著「源水」的洞口,有網友直稱為「陰戶」。走近這個景點前矗立著一個牌子,上面寫著侯姓鎮長於2009年題的字,第一句是:日陽與月陰合乃是道也!創造萬物;最後一句是:方能繼起宇宙之生命--非常符合「性器崇拜」與「生殖崇拜」的精神。令人好奇的是,從原始自然形成的「男人石」到後來完全人工的「性器崇拜」景點,屬於臺東性別文化的脈絡為何?根據此景點所屬的成功鎮公所人員解釋,現在看到的景點,為侯武成擔任鎮長時開發,立意為在原本就存在的「男人石」自然景觀基礎上,引進日本吸引遊客的「鐵男根祭」概念,為成功鎮吸引觀光客:「的確有遊客表示很有意思,但也有些遊客表示太裸露不太能接受。」

回到自己的文化脈絡中,或許更值得思考的,是我們對於性器/生殖崇拜的認識為何?從原始傳說到現代社會,我們對於「性」、「性器官」、「生殖」的認知斷裂是如何發生的?台灣/臺東的文化複雜性無須贅述,原住民文化、漢文化、日本文化、黨國化的交織下,我們的「性(別)文化」認同是怎樣的?這些是我們個人、家庭、族群「性價值觀」的文化基礎,然而現代實施的「性教育」,顯然完全「去脈絡化」,以致於我們面對所有與「性」相關的話題時,只能跳過「敏感部位」與字眼了。

 

 

臺東縣政府社會處_性別地景報導:https://reurl.cc/oyOmk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