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箱桃園女子監獄
 

台灣有3個女子監獄:桃園、高雄、台中。桃園女子監獄收容對象涵蓋了整個北部地區的女性受刑人。在這裡連監獄管理員幾乎全部都是女性。這也是全台監獄中,少數可以在獄中「生子育兒」的監獄,獄中設有親子園地,讓受刑人媽媽和孩子一起生活、工作和上課,雖然看起來一切如常,但這些母子仍被高牆與鐵欄杆所隔絕著,直到孩子滿3歲。《關鍵評論網》跟著監所關注小組一起來到位於龍潭區的桃園女子監獄,來看看這個監所有何特別之處。

幾乎全女性的環境,較為柔和的監獄氣氛
桃園女監在1999年7月1日成立,原本是「臺灣桃園少年觀護所」,後來因女性犯罪人數增加,為落實分監管理,後於2011年1月1日改為女子監獄,是個較年輕的監獄。
建築物本身較新,環境氣氛也相較其他成年男性為主的監所來的明亮、溫馨、溫和。地板和牆面也較少壁癌或是老舊斑駁的痕跡。隨處可見的卡通圖畫、花朵和相關的元素,佈置在監所的走廊與樓梯間。監所除了專為女性開設的婦科門診、烘焙教室等,還設有圖書館,有大量書籍和影片可借閱。在舍房內,甚至還有台壁掛式電視可以看。
桃園女子監獄的工作人員幾乎九成都是女性,尤其是和受刑人第一線接觸的戒護科人員全都是生理女性。只有少數在辦公室擔任行政職位和司機是男性,男性工作人員幾乎完全不會和受刑人接觸。一名戒護科人員理所當然地表示,這樣的性別區隔,對監獄管理來說比較方便,由於是幾乎全女性的環境,在中控台甚至可以看到洗澡間畫面,因有男性參訪才用紙張予以遮蔽。

在監獄裡養大一個孩子,怎麼做?
根據《監獄行刑法》第12條,入監婦女請求攜帶子女者,得准許之。但以未滿3歲者為限。子女滿3歲後,沒有適合領養孩子又無法寄養孩子的話可延期6個月,期滿後交付救濟處收留。也就是女性受刑人有權利申請攜帶子女進入監獄,但只限未滿3歲的小孩,監獄內也必須設置保育室便於照顧小孩,也會聘請專業人士入監,指導這些受刑人媽媽育兒的方法。
從2020年到2023年6月,桃園女子監獄就有92個孩子曾在這裡生活,平均在監時間為280天。
不過畢竟是監獄,過去隨著媽媽一起入間的嬰幼兒也是得隨著媽媽一起「下工場」從事作業,媽媽做事時就先把孩子放在嬰兒床內,下班後,晚上隨著媽媽分配到不同的舍房睡覺,嬰幼兒半夜的作息很容易和其他非媽媽的受刑人互相干擾,如果需要夜奶,因為不能外出,還要請管理員幫忙裝熱水。
中國信託基金會在2018年捐款協助桃園女監正式成立「親子園地」,讓帶孩子入監的受刑人媽媽有了獨立專屬的空間,並提供各式各樣的育兒課程。當天參訪時,親子園地就有位國家圖書館的繪本老師正在說故事,一群媽媽們則帶著孩子圍一圈坐在木頭地板上,場景看起來完全不像監獄,反而比較像幼兒園。
這些媽媽受刑人要去工場做作業時,監所也有專業保育員協助照顧孩子,並且外聘老師會來幫孩子上課。另外還設有戶外遊戲場,每天輪流不同時段,由專人一對一的帶孩子出外活動筋骨。桃園女監獄方表示,他們偶爾也會帶著小孩一起離開監獄,到附近的公園、全聯福利中心等地方走走,希望盡可能在監所集體生活的環境中,給這些長期住在高牆和鐵欄杆內的孩子多一點自由呼吸的空間。
不過由於法令規定孩子只能在監所中跟著媽媽最多到三歲半,因此當孩子一但滿三歲半就必須離開監所,假如媽媽的刑期未滿也還不能假釋出獄,孩子就必須由媽媽的親友帶回或是強制出養。獄方人員表示,就曾有位媽媽因為沒有親友能接走孩子,又不願意將孩子出養給他人,孩子就先送到安養機構,等媽媽服刑期滿,才能去將孩子接回,當時這個媽媽非常堅定想要自己扶養孩子,令獄方人員感覺有點心酸,印象特別深刻。

藝術、動物、團體諮商各式各樣的心理治療
由於矯正機關內犯毒品案件的受刑人數一直以來都居高不下,且有一定比例為反覆吸毒入監,為協助這些毒癮收容人復歸社會,衛福部將成癮醫療服務由社區推進監所,與矯正署合作「矯正機關藥癮、酒癮戒治醫療服務獎勵計畫」,自2014年底起於桃園監獄、桃園女子監獄、台中看守所、台南看守所及高雄第二監獄等5家矯正機關,開設戒癮門診及提供衛教課程與心理治療。
在桃園女監可以看到各式各樣的教室和課程,包括藝術繪畫與創作治療、動物輔導治療、創傷知情、團體輔導、身心療癒等,種類繁多令人印象深刻,負責輔導教化的科長表示,因為和衛福部合作,他們也有資源外聘不同專業的心理師和輔導社工到監獄來幫受刑人上課,甚至還養了幾隻可愛的狗,讓獄中有精神疾病及老年受刑人可以透過和動物的互動獲得療癒。
雖然獄方盡力提供良好的環境協助女性受刑人育兒、戒癮等,不過由於桃園女監是負責收容北部都會區女子受刑人的監獄,核定收容額為1027名,但實際收容人數經常維持在1260人至1300人間,超額收容約20%。這也讓桃園女監的狀況長期處於緊張,包括舍房的床位不足、工場的作業環境擁擠、戒護人力調度緊繃等,受刑人依然得面對過於密集的監獄生活,這也是北部唯一的女子監獄要面臨的艱難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