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在2004年訂定性別平等教育法,目的在消除性別歧視,維護人格尊嚴,不過今天立法院教文委員會,一場針對反霸凌、反歧視、性平、人權以及貧窮教育的公聽會上,有立委跟同志團體指出,在近20年的性別平等教育推展之下,LGBT學生仍面臨許多困境,第一線教育現場的師長,對性別意識仍有許多進步空間。

入學表格上,只見大大的父親、母親表格,讓許多同志家庭的孩子不知如何填起,臺灣早在4年前就通過同婚專法,不過面對全臺1000多名同志家庭的孩子入學,許多學校的入學表格,至今仍未與時俱進。

民進黨立委 陳培瑜:「目前大概有1千多位同志家庭的小孩,那未來一定會有更多同志家庭的小孩,等到他們進入國教系統之後,光是像這樣的表格,或是其它的隱而未現的這些歧視,或是相關的課文選材啊!或是老師們在課堂上所使用的語言,我覺得都必須要照顧到,這些同志家庭小孩的需求。」

立委直言,同志家庭的孩子未入學就先感受到歧視,而根據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2020年針對全臺1200位同志學生做的調查更發現,6成以上的學生,曾因為自己的性傾向、性別認同或性別氣質表現,而遭遇言語騷擾,還有3分之2的學生指出,曾聽過教職員或教官本人發表恐同言論,以及對性別氣質表現的負面言論,都讓同志學生感到學校是個不安全的地方。

臺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理事 高智龍:「雖然說性別平等教育法,已經規範了校園系統,要能夠有效地處理校園的騷擾跟性霸凌的問題,但是呢我們有超過一半的學生是不敢跟教職人員通報的,主要的原因是,他們認為說學校的老師跟教職人員,是沒有辦法有效地處理這樣的霸凌跟騷擾的事件。」

教育部常務次長 林騰蛟:「性與性別有關的言辭或行為,導致影響他人的人格尊嚴的話,那麼被害的學生可以向學校申請這個調查,那有關這個性別友善的環境,我們教育部以及各主管機關,也會要求各個學校應該要依照性別平等教育法第12條的規定,提供性別平等的學習環境。」

性別平等教育在臺灣推動將近20年,民間團體也呼籲,隨著多元社會的發展,公部門仍需投注更多資源,才能為同志學生建造一個安全與平等的校園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