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師女力崛起 每5名醫師就有一人是女性

醫師女力時代來臨。衛福部統計,我國西醫師近5年男女性別比平均約5比1,每5名醫師就有1人是女性。女醫師協會分析,是因女性接受教育機會提升,不再被「男主外、女主內」等傳統觀束縛。但仍有女醫擔心影響排班而不敢懷孕,或挺孕肚值夜班,呼籲醫院提供女醫友善職場,別成為少子化幫凶。

醫界過去陽盛陰衰。自醫師公會全聯會2016年執業醫師年齡暨性別統計表可觀察出,現在60歲的醫師,男醫共811人,女醫僅72人,但30歲的醫師中,男醫為688人,女醫已有333人。

女醫不只變多,表現也不俗,例如整形外科名醫林靜芸是我國首位外科女醫師,眼角膜病變與近視雷射手術權威胡芳蓉建立了台灣第一座國家眼庫,台大基因醫學部主任高淑芬代表台灣首次進到國際兒少精神科學會擔任要職等。

曾有人將醫師人力吃緊現象怪罪於女醫變多,認為女醫偏好小兒科、復健科、內科系或五官科,不愛耗體力的外科系,選擇執業地點也易遷就家庭,不愛留在忙碌的大醫院。

台灣女醫師協會理事長陳快樂說,她不認為女醫變多會影響醫療環境,女生選科別仍是以興趣為主,且想認真做事時,女生比男生更努力。且女醫相對男醫更溫柔體貼,例如遇到患者因病哭泣時,會遞上衛生紙或拍拍肩。

但陳快樂坦言,過去各科主任選人時,有人確實會考量女醫會結婚生產,即使男女能力相同,還是先選男醫,女醫次之。她很幸運沒遇過性別歧視,還當過衛福部第一任心理及口腔健康司長,是對她及對女性的肯定。

「醫療職場還是對女醫不夠友善。」醫勞盟理事、開業精神科診所醫師賴奕菁舉例,有外科系招考明示只收男醫不收女醫,或有醫院要求女醫當住院醫師期間不准結婚,專科受訓完前不准懷孕。另有男醫愛開黃腔,不重視女醫感受。

賴奕菁說,她懷孕時每天挺著肚子查房、值夜班,一直做到生產的前一天。因當時所待的醫院沒哺乳室,脹奶時得躲在廁所擠奶。最難過的是,曾遇到主管出缺而爭取,但高層徵詢意願時卻跳過她,誤認她寧顧家、不願升等當主管。

陳快樂也說,少子化年代應是鼓勵懷孕,呼籲醫院公平聘用男女醫,若憂心人力會因女醫懷孕不能值夜班而短缺,就應多聘醫師才對。而且類似問題也可能出現在各大職業,政府應協助打造友善女性職場,才能讓女性不怕生養小孩。

新聞請見:https://goo.gl/oGwyGp(另開新視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