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倡議性別平權議題,風傳媒與婦權基金會攜手合作推出「2022大地女力」網路專輯,分以食藝、工藝、農藝為主題,透過細膩、精緻的圖文及線上體驗,深度呈現15個台灣當代女性的生命故事。
婦權基金會成立於民國86年,是一個協助中央單位、民間團體發展各種關於婦女權益的政策倡議、制定及溝通的公共平台。

就目前行政院性別平等處有自行編整「2022性別圖像報告」來看,台灣性別平等雖高居全球第6名、亞洲第1名,卻仍有許多現況需要突破。「一個政策能否真正落地,來自能否看到不同族群女性的需要,包括對她們有真正的理解和溝通,」婦權基金會副執行長黃鈴翔指出。
因此,這十餘年來,婦權基金會推動許多計劃,實際走進偏鄉、新住民及農村婦女的生活場域裡,結合多元(diversity)、平等(equality)、包容(inclusion)三大目標,從改善和提升經濟面下手。

15個女力故事,台灣當代現象縮影
「2022大地女力」網路專輯所收錄的15個故事,正是當代台灣許多現象的縮影。在台灣,原住民和新住民的人口雖然佔比合計不到4%,卻處處在你我的生活裡展現跨文化的融合張力。

像「憶之味」的創辦人張艷君,來自廣西桂林,因先生心肌臟衰竭突然離世必須獨力扛起家計。困頓之際,她想到奶奶教的辣椒醬加上先生愛吃的干貝,調製出丁香干貝醬,因為用料實在,不添加防腐劑、味精,很快便在市場打出名號。2019年二度獲得婦權會「新女力創業加速器創業競賽」後,張艷君撥出部份獎金成立「新住民關懷之家」,進駐嘉義的「水道頭文創聚落」,還帶著兒子環台為安養中心、榮民之家及托老社區的長輩們送愛心雞湯。

排灣族人、來自屏東瑪家鄉的潘雅莉,一生職志在於把月桃編織推廣出去,她用月桃結合異材質,做出提袋、皮夾、口金包、抱枕、坐蓆、花器到煙盒等生活用品。「在排灣族的食、衣、住、行裡都少不了月桃,」潘雅莉在接受婦權會的Podcast「辣台妹相談室」訪問時說。
潘雅莉的工作坊叫桃布里,是月桃、部落、鄰里的合稱。「部落是群體生活,族人生活互助性高,我也因著月桃工藝,更緊密地與部落生態連結。」潘雅莉振振地說,像月桃從採收到整理收藏,每一片都得靠人工處理,她都請部落耆老協助完成。

大地女力是支持台灣女力前進的動力
鏡頭轉到全台灣最北邊的農會—石門鄕農會,在這個盛產茶葉、箭竹筍、山藥、落花生的漁村聚落,每年創下賣出50萬顆肉粽的銷售奇蹟!背後最大功臣是石門農會約莫六十位家政媽媽。
根據官網介紹,家政班的媽媽們全都取得中餐丙級證照,她們用包粽子給自家孩子吃的心情,精選台灣各地食材,比方台東池上圓糯米、金山跳石海岸的芋頭、南投鈕釦菇入料,整體香Q爽口、不油膩。一顆顆香噴噴的肉粽,不僅為石門農會創造識別,也讓當地二度就業婦女、新住民媽媽,藉著包粽增加收入。

在「2022大地女力」中,除了可以暢讀15則生命故事、了解台灣性別圖像、收藏大地女力精選語錄,也能實際為你所支持的故事給予鼓勵。
15則大地女力故事,15種帶著愛和包容,穿越生命種種考驗、歸零再出發的樣貌,她們的價值觀與行動力,也遙遙地為台灣未來的新家園指路。尤其,當台灣走入面對少子化、高齡化、氣候變遷等等議題,女性願育生育、承擔照顧的角色相形更加重要。

2022大地女力專題:https://events.storm.mg/campaign/gaia2022/